所有人都看向纳忽出,而纳忽出则用目光询问身旁的太子硕德八剌。
硕德八剌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这才发现,他们这一路上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于是无奈的叹了口气,笑着轻声说道:
“纳忽出哥哥,咱们一会先去万宁寺那边逛逛吧。出来后,我就必须要回家了。你们也正好可以在午时赶上第四本的剧幕。不过,下次你来我家的时候,别忘了给我讲讲那孙行者是怎么擒拿猪妖的啊。”
众人欢笑着便一起往前走,殊不知此时一直默默跟在最后面的李褚却突然不知所踪了。
万宁寺,全称是大天寿万宁寺,是元成宗大德年间(1271年)建造的,是一个藏传佛教制式的庙宇。
其实,修建这所寺庙还是由于元成宗的爷爷——元世祖忽必烈。因为,在忽必烈的时候,修建了大圣寿万安寺,也就是后世北京的白塔寺。
所以,之后的每一任元朝皇帝,都修建一所自己的寺庙。元成宗修建了这座万安寺,元武宗则修建了大崇恩福元寺,当今的寿山大汗则修建了大承华普庆寺。
然而,在这些寺庙中,万安寺由于地理位置靠近钟鼓楼,所以他的庙会在元代是最热闹的。
兄弟几个人为了方便逛庙会,直接在海子桥边就下了马,并且安排了一个护卫在这里看着马匹,然后步行前往万安寺参拜游玩。
庙会其实讲究的就是一个热闹,好吃好喝的其实倒也没有什么,除了怀里装满了各种零食的达兰台,吃的最开心,其他人也就是吃个新鲜,看个玩意儿罢了。
在万宁寺的阁楼上,看着下面的人潮,听着不远处的悠扬戏曲,身后庙宇中僧人的禅音,诗兴大发的太子硕德八剌,竟然悠然的作了一首七言诗:
海子桥畔曲声扬,锣鼓交响绵悠长。
戏音禅语交挥映,人间佛国共辉煌。
其他人都在赞叹太子文采飞扬的时候,李续却感叹道,大元王朝其实跟这个眼前这个外面戏曲连篇,寺庙里面禅音悠扬的画面,何等的相似啊。
就在李续稍微皱眉的思索的时候,太子硕德八剌竟然主动的和跟在人群后面的李续说话了。
“图勒哥哥,他们都说你是他们中汉文水平最好的,我刚写的诗词,让你这个汉人耻笑了吧?”
李续赶紧摆手解释:“没有没有。公子的诗文才学,图勒是远远不及,拍马难追的。公子不光诗词写的那么应景,里面的深意也让图勒感佩和期许啊。”
别人没明白,但是太子硕德八剌眼眉却不经意的挑了一下。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看了看天空上的太阳,非常惋惜的说:
“美好的时光犹如白云苍狗,过得就是快啊。我要赶紧回家了。要不,就让图勒哥哥送我回去,如何?”
太子硕德八剌这话一说,还不等李续回答,旁边的纳忽出赶紧说道:“那有什么不成。这可是他的荣幸啊。”
他挑着眉毛,转头对李续说:“图勒啊,你就护送阿拉坦公子回家吧。放心,戏院里面的座位,给你留最好的那个。”
纳忽出特意将“最好的”这三个字,咬的比较重。他生怕李续拒绝了这个跟太子拉近关系的好机会。李续当然不会了。所以,也就顺水推舟的做起了太子的护卫。
这一路上,他回答了太子关于西域那边的很多问题。当他们来到海子桥上的时候,太子却趴在桥边的栏杆上,望着远处此时已经冻上了的积水潭湖面,轻声吟道:“石栈通星汉,银河落水渠。”
“公子的诗词水平,简直让我这个汉人感到汗颜啊。只不过,好像公子说的不是现在的画面,怎么听着似乎应该是夏天夜里的海子啊?公子夏天来过这里?”
硕德八剌笑着说:“当然没有,我第一次来。你说得对,这不是描述现在的海子桥。因为,这不是我的诗词,而是我师傅马祖常,在下了班后,回家的路上写的。嗯,不过你是该汗颜。他是汪古部人,同样不是汉人。”
硕德八剌拉着李续的手,一边往前走一边问:“刚才在长宁寺的楼阁上,你说我的诗让你想到了大元朝。现在没有别人了,你跟我说说,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此时,两个人已经来到存放马匹的地方,不远处就是那个看着马的护卫,而周围也许是因为正好在午饭的饭口,竟然没有多少人往来。
李续将太子硕德八剌稍微往没人的地方引了几步,然后抚胸致意,小声的说道:
“回禀尊贵的太子殿下,请先恕小臣失言之过。”
“你说吧。今日之语,出的你口,入得孤耳,说者无罪,但言无妨。”
“谢过殿下。小臣认为,如今的大元,就跟刚才我们听到的禅音和戏曲交相辉映一样。看上去水乳交融,其实却泾渭分明啊。朝廷上,蒙古人为首的草原贵族们,并没有融入外面汉人为主的中原文明。而汉人们也根本不想了解草原人的生活。两个大相径庭的文化,就这样方枘圆凿的在一起共存着。长此以往,总有一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元权臣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元权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