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生物肥对田地也会更友好,当然,在林默设想中,并不是直接浇灌沼液,而是当原料制作土肥,也可以叫生物肥。
通俗点,就是颗粒化,还可以添加化肥这些制成复合肥,一者使用更方便,二者利用率更高,三者经济价值更大。
而像现在的作坊,也可以升级成小加工厂,用电力、颗粒料、沼气等做为动力,既能获得效力,也能辅助农业生产,还是养殖及食品工业的重要一环。
至于化肥工业、育种等,是服务于此的一环,但属于落地应用阶段,类似还有不少,像机械设备、农具等等,有条件也可应用。
“…目前,相关方面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规划还没有正式开始,我建议您,可以去上面所说那些地方走走瞧瞧。
如果能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细化方案,将这方面的业务,全交给您负责也未尝不可,当然,除方案,在管理等方面也需展现出足够价值来,才可能争取这个位置。”
这位管事是正经林家人,只不过是祖地那边的,但尽心尽力在这边,干了好多年头了,虽然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如果能胜任,林默也不介意给他一个机会。
确认林默并非说笑后,这位虽还有几分忐忑,但明显长松了口气,毕竟总归不用再提心吊胆,也有了一个使劲的方向。
两人离开工坊,沿河往山中走了一段,眼前是一个山洼,小河从山洼正中穿过,两侧开垦出了两百来亩的水田山田。
这里有个七八户人家的小村落,位于半山弯,村民基本都佃种了林家在村下的田亩,而村上则是山地,是他们自有田地,主要种桑养蚕。
因位置稍偏,且四周被山林环绕遮蔽,所以此地,现在被林家选中做为试验田,用来试种作物、检验农作技术等等之用。
试种作物,是从各地搜集而来的各类作物种子,试种于此,检验其在此气候条件下的表现,进行初筛,为育种工作提供种质数据。
当然,这工作刚起步,而且有点晚,后半年才开始进行,所以目前试种的,主要是耐寒作物,则主要是菜疏类。
检验技术,一个是试验化肥,并摸索相关使用经验,另一个,则是试验塑料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当然,这只是目前上马的项目,后续肯定还会增加。
前者不用说,何时施肥?施几次肥?需哪些成份?施多少?不同作物又怎么施?其中有很多疑问,也意味着有很多可改进优化之处。
后者嘛!目前主要是试验地膜跟暖棚,都是林默出主意,目前在测试检验效果,在山脚山坡,向阳背阴等不同环境中,都设置了暖棚进行相关试验。
暖棚不大,就是用竹片弯折成拱形后,再覆上透明塑料布,里面种着各类蔬菜,白菜、青菜、萝卜、西红柿等,但种的不多,一处棚内半分、一分地的规模。
一个原因,这只是初步试验,就是看看可不可行,顺道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另一原因,则是塑料布产量跟不上,或者说,试验开始时,能用的只有这点。
至于地膜,除了试种上述的那些蔬菜,还种了辣椒、茄子这些结果类且耐一定寒的蔬菜,另外,还试种了土豆跟玉米两种粮食作物。
怎么说呢?吃茎叶的蔬菜,种植是成功了,但长势一般般,而且地膜护的是根,食用的茎叶,表面都被霜雪冻枯干了。
辣椒、茄子也一样,辣椒、茄子树这些,虽还绿着,但焉焉巴巴,不长芽不长新叶,也不挂果,可以说试种失败。
至于土豆跟玉米,土豆的枝叶也枯黄甚至干死了,不过果实在土地,应该正常挂果了,只是产量问题。
玉米长势倒还不错,种的应该是冬玉米,目前已扬粉,只是玉米棒子稍有点小,剥开玉米粒也有点稀,暂不清楚是气候还是品种问题,毕竟没设对照组这些。
负责试验的,是林家招募的,农学、生物学出身的人,当然,都是籍籍无名者,且林家目前暂时也未找来什么大拿。
居住的地方,在田边山脚处,盖了个临时简易营房,当然,说简易,只是非长久性建筑,条件并不差,也很宽敞。
至于田里这情况,怎么说呢?林默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试验方案不科学不规范,且错漏重重,很多都做了无用功。
“我对此不是太满意,工作乱糟糟的,你们完全没理顺,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像浆糊一样胡乱来整。”
林默一点不留情面,转了几处试验田,便直接开始批评,让本就一脸忐忑的众研究员,低着头不敢回去,好坏是肉眼可见的,他们也清楚把事搞砸了。
不过,林默不想一味批评,点到即止,转移了话题,开始指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这些,毕竟林默也不可能亲自留在此地干活儿,还是要以培养他们为主。
“…像暖棚,棚内棚外对比,证明他是有用的,可以继续关注作物生长状况,记录并积累经验,但这已经是次要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谍海孤雁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谍海孤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