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开始收获,缴获也已上缴绝大多数,余下的,便留给情报处,做为行动开销及奖赏这些,而与总账交上去给蒋校长的,还有一份分配方案设想。
林默的方案,是将这笔资金,做为军备采购专用经费,负责采购更新部队军备,做为战争准备工作冲刺的加速剂。
原则上,自然是由蒋校长统一分配,但各方分歧较大,不如让地方势力、派系头目们,也掏钱加强军备更新。
他们掏多少钱,国府划拨补上多少,合一块统一进行采购,采购对象原则上限定在国内各家兵工厂,除非关键、重要且国内无法提供满足需求产品的,才考虑向国外采购。
此一来,为国内军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订单,以此促进军工发展,二来也是加强自给能力,为战争进行准备。
而为保证公平合理,需国内各大小兵工厂统一竞争订单,原则上,同类武器,在性能、质量及口径等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价优者优先接单,超出产能才后延。
当然,价格不能随意定,需在成本之上,以维系工厂正常运行,同时督促工厂,想办法合理控制成本,以降低政府未来采购开销。
当然,建议中也坦言了修械所情况,因自研自造,成本核算下来,并没有太大优势,但修械所的生产能力很强,产量大,预计也会拿下很多的订单。
另外,还请求将大小口径的迫击炮、山炮等新装备,也纳入自由采购范畴,甚至所有武器都不设限。
正常而言,蒋校长肯定不会容许地方势力过多采买这些装备的,毕竟那是增强别人实力的行径,承诺不内战,不代表双方就走一块、成一体!
不过,林默也附上了理由,光有炮无用,有弹才行,他们装备越多,弹药消耗越大,对国府依赖越强,越有顾忌,不敢随意搞事。
哪怕他们自己造炮弹,普通炮弹制造确实不算难,但难的,是压缩控制成本,大量使用昂贵炮弹,只会给他们的后勤、财政带去巨大压力。
而修械所,已能批量制造性能更好的改进炮弹,双方对战,对方同样处于弱势,这可不是地方势力随意能造出的,哪怕强行造出,投入对其而言也是庞大负担。
同时,从国府这边买到武器,也能削减其自造装备的动力,尤其需要大笔投入的先进武器制造,他们会更感到不划算。
所以,这些武器卖出去,并不用过多担心威胁问题,甚至是在用另外的方式,为这些人拴上一条缰绳,而更先进的装备,这缰绳拴得更紧。
至于具体如何订货,林默给出的方案,是办一个展览,国防装备展,让南京下属、地方势力下属的兵工厂这些,带着其生产的武器装备,在展览上展出。
一来,方便各方挑选心仪装备并下单,毕竟,不展示出来,别人又不知你有啥,怎么找你买。
二来,也是向国内国外的人,展示一下政府的军工制造能力,国内,可增一增信心,国外,以修械所目前的能力,还是能长长脸的。
而展示实力,可是拉国际支持的好方法,尤其中日局势愈发紧张,只有尽量展示实力,让各国认为,你能跟日本人斗上一斗,才会给予支持这些。
第三点,各兵工厂之间,其实也可以借此平台,展开一些合作,像是弹药口径标准统一,像是迫击炮及炮弹。
敲定一些制式武器型号并分享相关技术、图纸等,像掷弹筒,还有相互供应原料、零件这些,充分利用设备及生产能力,以合作共赢。
而除去兵工厂,与军用品有关的工厂,像那些项目公司、罐头厂等,也可带着产品前来,还工业品工厂,像车辆制造商、机器制商、造船厂、飞机公司,乃至金属加工厂等等,也可邀请参与,可以单独设一个民用品会场。
很多东西,其用途没有那么界限分明,尤其工业生产能力颇为薄弱的国内,很多工业品,都是军民通用,同时,参会的,会有很工厂主、经营者等,正好可促进商业合作。
另外,军火商、国外知名的军工企业等,也可邀请,一来有部分采购需求,二来,专利、技术这些,国内国外相关企业也可洽谈合作事宜。
报告递交上去后,估计蒋校长也被分配事宜烦得不行,很快便将林默招去问对,让林默说明一些问题。
林默心中早有腹稿,而老蒋询问的核心问题,便是不想分太多钱,担心别人掏太多配资,但若限制,又回到了分配问题上,毕竟各方实力有强有弱,统一一个数,肯定不行,但若不统一,那又是新的分配问题。
而若不限,肯定会有想占便宜,拿出一大笔的,这些缴获,最后指不定还不够那些人分,老蒋最纠结的便是这一点。
而林默的方案,下订单后,钱直接付清,当然配资的钱也一样,都支付给兵工厂,战争即将爆发,正是采购设备、储备物料的最后机会,不能让钱躺在账上。
而如此,地方势力担心国府不按约定交付武器,便不敢太过,同时他们手头现金也有限,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筹集太多现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谍海孤雁请大家收藏:(m.20xs.org)谍海孤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