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赛第一组的8名选手全部踏上赛道,谢文君被分在第4道,这一赛道位置对他而言极为有利——
既避免了内道的弯道影响,又能清晰观察到两侧对手的实时状态,便于及时调整竞技节奏。
当裁判发出指令时,谢文君快速走上起跑器,身体前倾,双手自然放在起跑线前的地面上,手指张开呈“爪形”支撑,掌心距离地面约5厘米,这一支撑姿势能让他在听到枪声后快速发力,减少重心前移的时间。
呼——
谢文君调整呼吸。
虽然是预赛。
可也不能小觑。
毕竟开门红也很重要。
“set”指令下达后。
谢文君的身体重心进一步前移,前腿股四头肌与后腿腓肠肌同时进入高度紧张状态,肌肉纤维的收缩速度提升至峰值。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此时他的身体重心投影点位于前起跑器前方10厘米处。
这一重心位置能让他在枪声响起后,瞬间形成向前的倾倒力矩,配合腿部蹬地发力,实现快速起跑。
发令枪响的瞬间。
谢文君的反应时达到0.138秒!
这一成绩在同组选手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牙买加选手麦克劳德的0.132秒。
从技术细节来看,他的反应动作呈现出“同步性”与“爆发性”的双重特点:
枪声响起的0.02秒内,他的双手率先推离地面,手臂快速前摆,同时后腿蹬地发力,蹬地瞬间的地面反作用力达到其体重的2.3倍,这一强大的反作用力推动他的身体向前加速。
前腿蹬离起跑器后,快速折叠前摆,与后腿的蹬地动作形成协同发力效应,避免了单一肢体发力导致的重心偏移。
起跑后的加速阶段。
谢文君的技术核心是“快速提升步频、逐步增加步长”,实现速度的稳步提升。
在起跑后的前3步,他的步长分别为1.5米、1.7米、1.9米,步频保持在每秒4.2步,通过小步高频的方式快速建立初始速度。
从第4步开始,步长逐渐增加至2.2米,步频微调至每秒3.9步。
在保持加速势头的同时。
为即将到来的第一栏做好步点衔接准备。
观察其加速阶段的身体姿态,这时候谢文君上半身逐渐从前倾状态过渡到正直状态。
倾斜角度从起跑时的45度逐步减小至15度,这一姿态变化与速度提升形成完美契合。
砰砰砰砰砰砰砰。
谢文君起跑初期的大倾角能减少空气阻力,提升加速效率。
随着速度增加,身体逐渐正直,便于核心肌群发力,维持高速运行中的身体平衡。
手臂摆动在加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谢文君的手臂摆动呈“前后直线摆动”模式,摆动速度与步频保持1:1的比例。
通过手臂的惯性带动身体向前推进,进一步提升加速效果。
110米栏的第一栏是技术衔接的关键节点,选手需在加速阶段精准控制步点,确保起跨攻栏时的位置与时机恰到好处。
谢文君从起跑点到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按照他的技术特点,需通过7步加速后完成起跨,这就要求每一步的步长误差不超过5厘米,否则将导致起跨时机过早或过晚,影响跨栏质量。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谢文君通过视觉反馈与肌肉记忆的双重作用,实现步点的精准控制。
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第一栏的栏架顶部,通过判断栏架与自身的距离变化,微调步长:当发现步长略短时,通过小腿蹬地时的额外发力,将步长增加3-5厘米。
当步长偏长时,则通过加快步频,缩短两步之间的时间间隔,确保第7步刚好落在起跨点上。起跨点距离栏架约1.5米,这一距离是谢文君经过千锤百炼确定的最优值。
既能保证起跨腿有足够的蹬地空间,又能让攻栏动作自然舒展,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跨栏高度不足,或距离过远浪费加速动能。
男子110米栏的栏间阶段,是技术与体能、节奏与速度的综合较量。
谢文君在本场预赛中,面对9个栏架、8个栏间区间的考验,凭借精准的节奏把控与流畅的技术衔接。
展现了这几年他进步中跨栏技术。
从技术细节来看。
他的栏间表现可拆解为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推进三个核心环节。
每个环节都体现着“精准、高效、稳定”的技术特点。
起跨攻栏是栏间技术的起点,直接决定跨栏动作的质量与后续节奏。
谢文君的起跨攻栏动作呈现出鲜明的技术风格:起跨瞬间,起跨腿用力蹬地,蹬地时间仅为0.12秒,通过下肢肌肉的快速收缩,产生强大的地面反作用力。
从生物力学分析,他的起跨蹬地属于“爆发式蹬伸”,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等肌群协同发力,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每秒5.8米,蹬地功率峰值可达2800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体坛之重开的苏神请大家收藏:(m.20xs.org)体坛之重开的苏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