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靖难之后有学有样,给靖难一系加封的国公加号的开头是奉天,最高一档是奉天靖难。
宣德皇帝朱瞻基自然也有,不过是承继老爷子的开头加了年号,奉天翊运推诚宣德...
但朱瞻基顾忌王王宇在军中的影响,压制了王宇十年,压根舍不得给他。
现在正统皇帝朱祁镇刚刚登基,突然给王宇加号加奉天翊运正统靖远武臣,实在是不合理啊!
王宇不太在乎这个加号,甚至还有些忌讳人还没葛,就预定老朱家太庙的牌位。
但这个封建的时代,配享太庙,受皇帝祭祀,这可是许多武将都追求的荣誉。
英国公张辅现在都六十多了,历经四朝,都还暂时没这加号配享太庙的待遇呢!
后面的世券,是指靖国公的爵位可以世袭,这也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打死都不想给王宇这个表弟的东西。
至于铁劵,这东西不用多说,老朱家的专用催命符。
洪武帝朱元璋发了67张,收回63张;建文帝朱允炆发1张收1张;永乐帝朱棣发了64张,收回14张;洪熙帝朱高炽发11张收2张;宣德帝朱瞻基发6张收2张;“战神”朱祁镇先后发30张收13张。
这免死铁劵,只要皇帝反悔了,那基本就是块废铁,没多大用处。
不过正统皇帝现在能给的封号、加封,居然一股脑的都封给了王宇。
这是啥意思啊?
以后王宇封无可封,即使荫蒙子孙也不够封的时候,难道还能给他活着封王吗?
这大明日子还过不过了?
亦或者是正统皇帝发疯了?
不过,王宇敢肯定,这些一连串的加封,肯定不是正统皇帝的朱祁镇的意思。
正统皇帝朱祁镇现在才八岁,这些封赏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小屁孩的意思。
所以到底这是谁这么大方,居然给了王宇这种权臣才能有的超规格的待遇。
太皇太后张妍?
太后孙若微?
可是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王宇自己就带着辽东卫出来和臭皮囊在安南坑坑土着而已,大明北方这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啊?
王宇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大明首辅杨士琦。
不过,还不等杨士琦作出回答,一声又一声的营中的高喝,便打断了他。
“紧急军情,大同八百里急报,快带我去见定国大将军!”
“紧急军情,辽东八百里急报...”
“延绥八百里急报...”
“山西八百里急报...”
“固原八百里急报...”
征讨安南的明军大营中,突然一连来了十几个赶趟扎堆,身后背着小黄令旗快马驿卒。
大明北方的成型的九个卫防御,以后会因为过于臃肿,演变成九镇,出现镇抚使编制。(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
现在居然来了九个卫里,就有五个卫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看来大明北方真发生了点不得了的事。
王宇拿过五卫八百里送来的消息一看,正统皇帝朱祁镇给自己权臣式的加封原因找到了。
时间倒退回三个月前。
先大行皇帝朱瞻基严查文官占田,勋贵武将吃空饷的变革,自然会得罪人。
大明的勋贵们,本来十分认可英国公张辅的武将领头羊地位,但他支持宣德皇帝严查勋贵吃空饷的事,断了大家的财源。
本来大家忍忍也就过去了,但凡事怕有对比啊!
这个时候,靖国公突然王宇站出来来,另辟蹊径的给这些大明勋贵开了一条海上的财路,所以大明的勋贵,大半已经站在了王宇这边支持他。
这一度引起了先大行皇帝朱瞻基的忌惮,直接弃用王宇近十年。
但海上卖旗帜的生意越做越大,海上插着大明水军的海船越来越多,与靖国公交好的勋贵那家里,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初没和靖国公一道上折子,保下宝船舰队的大明勋贵,那自然是肠子都悔青了。
为了加入海上卖旗帜的生意,这些大明的大小勋贵,开始主动向靖国公“财神爷”靠拢,在大明内部,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海关商税”利益共团体。
就这样,沿海福建一带的海商,在还没找到他们在大明朝堂的利益代言人的时候,与王宇为代表的勋贵武将一拍即合。
先大行皇帝朱瞻基,自然也注意到了大明内部这个膨大的利益集团,所以一直让英国公张辅实掌中军,压着王宇,然后尝试让二代成国公朱勇出头,以制衡他。
本来近十年的时间,朱瞻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王氏一族在军中的影响力,都被集中到了辽东,即使出了问题,也不至于北方九卫皆反。
不过这次启用王宇征讨安南,按照朱瞻基的想法是,回来用世袭的世券,安抚一下他,再夺了他的兵权,慢慢炮制。
但突如其来的热证,直接要了朱瞻基的命,于是八岁的正统皇帝朱祁镇上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