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王家屏行礼,等到皇帝让他平身后,他拿出了一本奏疏,面带兴奋的说道:“官厂的水暖改建,已经完成。”
“锅炉房烧热水,供给官舍和校舍,在入冬之前,就完成了营造,仅西山煤局,官厂官舍、校舍等地,冬季取暖用煤从三千两百万斤,节约了足足一半有余,今年只需用煤一千六百万斤!”
“仅仅采暖一项,西山煤局可节省十三万七千银!”
西山煤局之前的煤,是按户发卖,一户大约为六千斤,一到入秋,每个匠人,都可以凭住坐工匠身份,领到六千斤的煤票。
这些煤朝廷负担三成,匠人要自己负担七成,算是福利的一种,算在膏火银之内,很多匠人都是从穷苦出身过来的,不舍得烧煤,都会把煤卖掉。
万历二十年是个寒冬,那年冻死了七个匠人孩子,大明皇帝这才知道匠人们把煤都卖了,而不是都用于自己取暖。
很快,关于取暖改造就提上了日程,最先开始的就是西山煤局,西山煤局拥有四个官舍,每个园,可容纳万户之多,改造过程持续了一年半左右,在今年入冬之前,工部完成了官舍、校区的取暖改造。
不仅省了煤、省了钱,还能减少煤烟。
“朕听说,匠人反对集体采暖的改造,这事儿还闹到了匠人大会上?”朱翊钧问起了这次改造的具体细节。
王家屏斟酌了下说道:“陛下,匠人大会最终还是过半认同了改造,等到开始供暖后,大部分都认可了,陛下,有的时候,也不能匠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集体的决策,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智慧,而是人云亦云,要是集体决策真的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就没有力排众议、朕意已决了。
就以集体采暖改造为例,反对的匠人,比王家屏想的要多得多,几乎过半都不赞同集体采暖的改造。
对于匠人而言,他们交了钱,却没得到煤,而且这管道的营造、维修,还要摊到采暖费里。
煤价大家都知道,多少钱买多少煤都能看得到,这管道、维修、水温,都是问题,反对的意见很大。
“朕可听说了,你糊弄匠人,说这官舍校舍用的采暖法,可是御用之法,才把匠人唬住了,第一次匠人大会才通过,后来匠人知道上了当,还骂你来着。”朱翊钧说起了自己听到的传闻。
王家屏颇为无奈的说道:“这点丑事,都被陛下知道了。”
官厂官舍、校舍用的采暖法,可不是御用的法子,御用都是直接埋进地砖的铜管,官舍和校舍,则是暖气片的样式,而不是地暖。
朱翊钧这通和宫,还是当初王崇古营造的,采暖法也是博百家之长,冬天能保持在20度以上,这还是因为陛下尚节俭,比如李太后的慈宁宫,125天取暖期,能维持在26度左右,而官舍校舍,大约只有10度左右。
“有的时候,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朱翊钧赞同了王家屏的说法,不要迷信任何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
“王阁老啊,住坐工匠的待遇很好,可是咱大明的匠人,也不只是住坐工匠,不能只看到了住坐工匠的待遇变好,就认为匠人们,普遍如此待遇了。”朱翊钧十分郑重的说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朕与卿共勉。”
官厂官舍有了集体采暖,至少冬天不会冻死人,可是天下匠人呢?还有生活在乡野之间的农户呢?这些也要看到。
住,这也是朱翊钧对万历维新的总要求之一,他的总要求概括而言,就是五间大瓦房。
京师集体采暖,是为了减少煤烟、减少霾灾,节约煤炭,降低匠人的生活成本等等,从官厂,到民舍,都会逐步跟进,顺天府丞杨俊民也做出了规划,正在进行中。
每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一点点的做出来,日积跬步,以致千里,绝不是一日就可以做成。
王家屏说完了集体采暖改建,拿出一本奏疏出来,递给了张宏转交,才叹了口气说道:“林道乾所率领的海寇,专事买卖汉人丁口,广州知府万文卿最近把案子理清楚了。”
“林道乾为首的海寇,这些年,通过在腹地的人牙行,买卖丁口高达7000余人。”
“血债累累。”
在大明对安南用兵的过程中,广州府开始严厉执行缉私之事,林道乾的侄子林茂在姑苏岛被大明军俘虏,番子和缇骑没用什么手段,就把林茂的嘴撬开了,开始对广东、福建等地的内鬼进行清理。
这些内鬼们主要就是做人牙行生意,把大明人卖到海外谋求暴利。
番子和缇骑查案,那都是疑罪从有,很快就把大案给查的明明白白。
“这个林道乾必死无疑,朕说的!活捉了就把他送解刳院,没抓到活的,朕也会把他碎尸万段!他就是死了,朕也要开棺掘墓!”朱翊钧看完了奏疏,面露怒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朕真的不务正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