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武士一听,立即上前将两人按倒在地,拖着就往外走。
胡遵大叫冤枉。
杨阜一声不吭。
曹操有些奇怪,挥了挥手让武士停下来,问道:“杨义山,你为何不出声?”
“回禀大王。”
杨阜叹了气,无奈地说道:“罪臣本就是待死之人,大王想杀,就杀好了。至于以何种罪名而死,这并不重要。”
“此话何解?”曹操问道。
“上郡之败,总需要有人担责。”
杨阜道:“罪臣身为张合军师,干系重大,论罪本就该死。”
“你倒是聪明。”
曹操点了点头,走近几步,又问道:“你明知如此,为何还要回来。”
杨阜道:“罪臣来送样品。”
曹操:“何物样品?”
杨阜:“汽油!”
曹操:“汽油?你说的就是那种烈性很强的火油?”
“是的!”
杨阜道:“陶浪子利用上郡洧水石脂沟的石脂,炼制出了一种烈性火油,那种烈性火油被他取名为汽油。其物极其厉害,只要沾上一点,就会火势滔天难以扑灭
正是那种汽油,在攻城战中让吾军丧胆,才逼得张合将军放弃高奴城连夜退兵,并随后钻进了郭嘉预设的圈套,最后被逼无奈而投降。”
说罢,又向曹操示意了一下自己身后的背包。
曹操让武士拿下杨阜身上的背包,打开一看,里面一块用……羊皮包裹……的东西,再打开“羊皮包裹”,却见里面是一堆油腻腻的黄土,黄土中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遂问道:“就是此物?”
杨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是黄土中搅拌的油脂。陶贼用这种汽油放在空心泥球里,用投石车投到城头,然后发动佯攻,在咱们的将士涌上城头时,再用火箭点燃,只一瞬间,城头的将士尽皆着火,烧死烧伤一千多人。
当时,张合将军刚好冲到城门楼上,也被大火灼伤多处,因逃得及时,才没被烧死。
而这袋中的羊皮包裹之物,便是罪臣在城墙之内收集的样品。为了让大王真实了解此物,罪臣才自知必死,也要将这汽油的实物送到大王手中,好让大王早做防范。”
曹操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让武士放开杨阜和胡遵。
对于杨阜所说的陶应火烧高奴城头的事,曹操在张合的来信中看到过,不过,曹操却不太相信。因为当天晚上张合就放弃高奴城,而且是狂奔一夜,第二天早上就投降了陶应。
因此,曹操认为有夸大其辞,危言耸听之嫌。
甚至怀疑那封信是在张合投陶应之后,才用飞鸽传书送出的,只不过日期写上了前一天的日期而已。认为张合很可能是为了保全他在长安的家眷,才故意夸大事实,以求得曹操的一部分谅解。
如今见杨阜也这么说,倒是信了几分。
遂命武士从袋子里倒出一半,再让武士拿了火把,想去点燃看看。谁知,武士才拿起火把,就听杨阜大叫一声:“且慢!”
“何事?”曹操问道。
杨阜道:“大王有所不知,此物性烈,只需取一点点试验即可,否则,恐会将这营帐点燃。”
曹操半信半疑,但还是依着杨阜,让武士只取一碗沾了汽油的黄土,再丢了根火把过去。
但见……“轰”的一声,火苗蹿起老高!
曹操惊得连退数步,愣在当场。
帐中的其它文武官员,也尽皆愣在当场。到了此时,曹操以及手下的文武官员们,才真正认识到了这汽油的可怕。
过了许久,曹操才又问道:“义山身为军师,为何在张合被困投降之时,却不在张合身边,你又是如何逃脱的?”
这就是曹操怀疑杨阜的原因。
曹操本就是多疑之人,如今,张合投降,而张合的军师杨阜和部将胡遵却出现在这里,这不能不让曹操对杨阜和胡遵产生怀疑。
当然,仅是这点怀疑,并不足以成为曹操刚才想杀杨、胡二人的动机。曹操真正的动机是找要找人为上郡之败背锅,以降低上郡之败对士气的影响。
张合是先战败被困,然后才投降。
相比张合投降,上郡战败其实对士气的影响更大!
而曹操若是将杨阜说成是奸细,那么,就为张合的战败找到了借口,就可以说明自己的军队本身并没有战败,而是因为出了通敌的奸细。
这样做,就可以挽回一部分士气。
不过,此时见杨阜在这严寒的冬天,千里迢迢,冒死送来汽油的样品,倒是让曹操不忍心就这样将他杀害。
这才给了杨阜一个申辩的机会。
杨阜见状,又赶紧拜伏在地道:“回禀大王,罪臣是因为在行军途中不幸坠马,受了点小伤,才没跟上张合。此后遇上断后的胡遵将军,便与胡遵将军在一起。
到后来,张合被围困时,咱们因落在后头,便趁着天色还有些黑暗,逃到了附近的一个山脚下,躲在一个沟渠里,用积雪盖着身体,这才躲过了敌军的追杀。再后来,就是一路逃亡,辗转来到壶口,当时壶口尚未陷入敌手,得夏侯尚将军接应,才得以来到上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