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南朝皇帝篇(16)
刘义隆(407年-453年),小字车儿,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JS省XZ市)人。宋武帝刘裕第三子,母为文章太后胡道安,南朝宋第三位皇帝。
刘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刘裕病逝后,太子刘义符即位(即宋少帝),不亲政事,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刘义符,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刘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于元嘉三年(426年),杀徐羡之、傅亮、谢晦,政由己出。元嘉六年(429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刘义康专总朝权,势倾天下,危及刘义隆的地位。元嘉十七年(440年),刘义隆杀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出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后废杀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60万大军进攻江南,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南京六合东南瓜埠),在宋军抵抗下撤退。元嘉三十年(453年),为太子刘劭所杀,葬长宁陵。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在文治上,其征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开设“儒学馆”讲学,与玄、文、史三学合为“四学”。军事上,刘义隆继续北伐的政策,曾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征讨河南。[97]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刘义隆在其统治期间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本名
刘义隆
别名
宋文帝、小字车儿
所处时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晋陵郡丹徒县(今JS省ZJ市)
出生日期
407年
逝世日期
453年3月16日
主要作品
《北伐诗》《登景阳楼诗》
主要成就
防御卢循之乱、总揽朝政、元嘉之治、开设儒学馆
籍贯
彭城郡彭城县(今JS省XZ市铜山区)
庙号
中宗→太祖
谥号
文
在位时间
424年9月17日~453年3月16日
陵寝
长宁陵
年号
元嘉(424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义隆于义熙三年(407年),生于京口(今JS省ZJ市),成人后身高七尺五寸(181.5厘米),博览群书、涉略经史,擅写隶书。
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命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守京口,防御卢循之乱。刘义隆的母亲胡道安在义熙五年(409年)时,获罪,被处死。刘义隆的三叔刘道规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抚养刘义隆,另外刘道规又以次兄刘道怜的次子刘义庆为嗣子。
义熙八年(412年),刘道规去世,追封南郡公,本应将刘道规之前的爵位华容县公赐给刘义隆,但范泰认为“礼无二嗣”,刘裕听从范泰建议,刘义隆回到本家。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义隆受封为彭城县公。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令刘义隆为冠军将军留守,东晋朝廷加封其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收复关中、还军彭城(今JS省XZ市)后,又加封刘义隆为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并命其镇守洛阳(今HEN省LY市),还未到任,又改封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刘裕本来打算让世子刘义符镇守荆州,但在张邵的劝说下最终没有这样做;之后刘义隆任荆州刺史,刘裕让自己的幼子刘义季跟随刘义隆去江陵,因此刘义隆特别喜爱刘义季。
拥立为帝
元熙二年(420年),刘义隆受封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加号镇西将军。
永初元年(420年),刘义隆到建康朝觐皇帝刘裕,这时刘裕正要听理诉讼,于是派刘义隆审问建康城中被监禁的犯人。刘义隆辨析裁决案件符合皇帝的想法,这使得刘裕相当高兴。
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发动政变废黜,将其幽禁并派人杀害。
刘义符无子,刘义符次弟刘义真应当继位,然因为徐羡之认为他不宜为君,故在废帝以前就先废刘义真为庶人,后又派人将他杀害。在废杀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侍中程道惠曾请改立武帝五子刘义恭,然而徐羡之属意刘义隆,百官于是上表迎作为宋武帝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皇帝。七月,傅亮率行台到荆州治所江陵迎刘义隆入京。当时已时是七月中,江陵已听闻少帝遇害的消息,刘义隆及一些官员都对来迎队伍有所怀疑,不敢东下,但在王华、王昙首及到彦之的劝告下决定出发。并在八月八日到达建康,次日即位为帝,改元“元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继续神域外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继续神域外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