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收到的消息
高建武提笔蘸墨,那沉甸甸的笔锋悬在纸上,却久久无法落下。他要给高桓权和朴满回信,可心中千头万绪,如同乱麻。
难道要措辞强硬,严辞拒绝这些要求吗?
高建武心中纠结不定,理智告诉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彻底激怒大唐绝非明智之举。
大唐提出的条件的确无礼至极,趁高句丽国内不安,有趁火打劫之举。
可是.......密信之中所言,也不无道理,如今,他们高氏能够依靠的,还有谁呢?
满朝文武,看似恭敬,实则心怀鬼胎者众,真正能称得上忠臣良将、能与渊盖苏文抗衡的,竟无一人!他高建武,已然是孤家寡人。
思来想去,那股想要强硬反击的怒气,终究被现实的冰冷所浇灭。
高建武落笔,信中内容虽说仍旧是反对大唐所提出来的条款,但是语气上,却并不强硬,便是心中再愤懑,可眼下形势比人强,言辞之间,不敢激烈怒斥。
高句丽乃是大唐忠诚藩属,大唐有天朝上国风范,高句丽对大唐十分恭顺,然高句丽国土国格,绝不可辱,高氏不做卖国求荣之王室。
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奈与小心翼翼的坚持。
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又写下了另外一封信,是给高桓权与朴满城的王令。
“王世子高桓权及使臣朴满城,继续留守长安,从中斡旋,未有新的王命,不得擅自归国.......”
本来还想让他们俩在长安据理力争。
可是思来想去,他们不占理。
大唐趁火打劫就是因为这两个蠢货主动递上了借口理由。
既然如此,就留在长安吧,必要时候,用性命去演出忠臣殉国的戏码,至少还能留下个以身殉国的好名声。
若是死在了长安,那他们在长安所做的事情,哪怕是传回了高句丽,也能说是大唐为了污蔑王室,污蔑高句丽重臣。
使节死在异国,以身殉国,无论放在何时何地,都是最能激发同仇敌忾、最能掩盖真相的最高级的死法了。
落款,加印。
高建武装好两封信,放在面前的桌案上,垂眸。
叹息一声,仿佛用尽了全部力气,颓然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双眼。
桓权呐,不要怪父王心狠,要怪,就怪你自己不争气,怪这世道,太过于险恶,怪内外恶人,欺人太甚。
为了高氏的王业,为了宗庙的存续……有些牺牲,不得不为。
平壤城,大对卢府邸。
这里的戒备看上去比王宫更要森严一些,一名身着低级官吏服饰的人匆忙来到府邸侧门,与守卫低声交谈几句,验明身份后,便被引着步履匆匆地进入了府邸之中。
渊盖苏文坐在书房里,手里捧着一本竹卷。
这是从大唐带回来的书籍。
“大对卢,带方郡道使求见。”心腹护卫在门外低声禀报。
渊盖苏文放下手中竹卷,微微蹙眉。
“他不在带方好好待着,来平壤作甚?”
“属下不知,但是,看样子,他来平壤城,是私底下悄悄来的。”
渊盖苏文眼中精光一闪。秘密前来?这就有意思了。
“让他来书房见我吧。”他沉声道。
“是。”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穿着普通文人服饰的中年男子被引了进来。
他一进书房,便立刻对着渊盖苏文行了大礼,姿态极为恭敬,甚至带着一丝惶恐。
“下官带方郡道使金仁武,拜见大对卢!”
渊盖苏文并未让他起身,只是淡淡地问道:“金道使不在带方履职,私底下前来王都,所为何事?”
金仁武伏在地上,声音带着急切。
“大对卢容禀!下官岂敢擅离职守!只是,下官在带方,听到了一些消息,关乎国家安危,下官不敢怠慢,只能冒险亲自来见大对卢。”
“哦?”渊盖苏文身体微微前倾,“起来,坐下聊,什么消息,说吧。”
金仁武起身,拱手道谢,小心翼翼地落座。
“在半个月前,有一支打着商队旗号的人马从营州进入高句丽,队伍中夹杂着一些身形气质不似商旅之人,下官疑心,便联络了在营州的探子。”
“营州那边的探子费了些周折,那支商队的具体消息虽然没能完全探听清楚,似乎被有意遮掩了。但是,他们却从其他渠道,探听到了一个从长安传来的、关于咱们高句丽使者团的消息!”
渊盖苏文目光一凝,身体坐直了些:“长安的消息?关于使者团的?具体怎么说?”
金仁武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说出什么骇人之事:。
“探子回报,消息是从唐国鸿胪寺内部隐约流传出来的,据说……据说我高句丽世子殿下在长安期间,行为……行为颇为失检,曾流连于平康坊妓馆之地,并且……并且在觐见大唐皇帝时,言语之间有所冲撞,似乎……似乎还涉及了对大唐太上皇的不敬!”
他说到这里,声音都不自觉地有些发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