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寝殿之内只有他们两人,谈话的内容,无从得知。”
“但高宝藏离开后不久,王上召见了掌印内官,草拟了一份发往长安的诏书,让世子在长安,便宜行事,酌情应之。”
“还有,”探子补充道,“宫内有人在私下传递消息,言语间暗示……长安的世子或将借得唐军之势,不日归来。”
渊盖苏文静默片刻,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露出一丝讥诮的冷笑。
“哼,虚张声势,高建武,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在挣扎呢,回去之后告诉王宫中的尚药,给王上的药里,继续加大剂量,高建武,也是时候闭上他的嘴了。”
探子深深俯首:“是,主人。”
书房门被关上,渊盖苏文继续看挂在架子上的舆图。
想借大唐的势?高桓权那个废物在长安自身难保,也配做里应外合的棋子?
大唐是什么大善人吗?
世子高桓权在长安奢靡无度,为求活命已向大唐皇帝摇尾乞怜,答应割让辽东千里之地。
他,就是高句丽的罪人!
市井间的传闻,可以再热烈一些。
时值秋末,长安城的天空澄澈高远,立政殿内暖意融融,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李承乾和李丽质焦急的守在殿外,一同守着的,还有大唐的皇帝陛下,李世民。
三个人站在那里,腰背笔挺,但是紧抿的嘴唇,不断望向殿内的眼神,如出一辙。
听着殿内的动静,三个人的拳头紧握,眼神紧张,脚步停下,顿一顿,而后又是在殿外廊下来回踱步。
似乎如此就能减轻内心中的焦虑。
李世民眉头紧锁,负在身后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里面传来的每一声细微响动,都能让他的脚步为之一顿。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仿佛被拉得格外漫长。
当日头渐渐西斜,内殿之中终于传来一声嘹亮的啼哭声。
稳婆面带疲惫却难掩喜色,快步走了出来。
来到三人面前,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清晰地回荡在廊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凤体安康,为您诞下了一位公主!母女平安!”
“母女平安”四个字,如同最悦耳的仙乐,瞬间驱散了所有积压的阴霾。
李世民那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长长地、无声地舒出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也终于放松下来。
甚至来不及让稳婆平身,便急声追问:“皇后如何?精神可好?身子可还撑得住?”
“陛下放心,娘娘只是耗力过甚,此刻已服了汤药,安稳睡下了。一切皆好,一切皆好!”
“好!好!立政殿上下,皆有重赏!”李世民霎时间喜笑颜开。
而站在他身旁的承乾和丽质,在短暂的愣神后,更是欢喜得几乎要跳起来。
“太好了!娘亲没事,又有妹妹了!”
承乾也终于卸下了那强装的沉稳。
“阿耶,儿臣……儿臣能进去看看阿娘和妹妹吗?”
李世民看着一双儿女欣喜的模样,心中满是暖意。
“现在你们的阿娘睡着了,我们进去悄悄看一眼,莫要吵醒她,可好?”
两个孩子认真回应。
李世民带着俩孩子,轻手轻脚的走进了殿中。
殿内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与宁神的药香,长孙皇后静静地躺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几缕乌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角。
一边的宫女仔细的拿着柔软的布巾为她擦拭。
长孙皇后确实疲惫到了极点,浑身如同散了架,连指尖都抬不起半分,只是闭目养神,并未真正睡熟。
耳边传来极轻的脚步声,还有孩子们刻意压低的、却难掩兴奋的呼吸声。她长长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
微微侧过头,映入眼帘的,是父子三人,蹑手蹑脚的靠近。
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李世民见到看向自己的目光,疾步来到榻边。自然而然地握住她放在锦被外的手,声音低沉而温柔。
“观音婢,你醒了?”
“感觉如何?还难受吗?”
长孙皇后微微摇了摇头,目光越过他,看向被乳母小心翼翼抱在臂弯里的那个小小的、用明黄色襁褓包裹着的婴孩。
眼神瞬间柔软得像一泓春水。
“二郎”她的声音有些微弱,却清晰,“我们的女儿……还请二郎,为她取个名字。”
李世民闻言,目光也落到了那小小的襁褓上,眼神愈发温软。
沉吟片刻,仿佛早已将这个名字在心头描摹了千百遍,缓声道:
“《礼记》有云,‘明达礼乐,备知天下’。朕愿她此生洞明事理,心性通达,慧质兰心。便叫‘明达’,如何?”
“乳名,就叫她‘兕子’,愿她如上古瑞兽,平安康健,百邪不侵。”
“明达……李明达……”长孙皇后在唇齿间轻轻咀嚼这个名字,苍白的脸上漾开一抹极为柔和欣慰的笑意,“好,明达,兕子……臣妾觉得极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