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行宫便有内侍带着人,将赏赐送到了宅邸内,并带来了太上皇明日前来的消息。
“太上皇赐,赏泾阳郡王次子李平安:赤金长命锁一件,和田玉如意一柄,贡缎五十匹,另赐……徽墨十锭,《昭明文选》一套。”
李复带着李睿还有前院的仆从,恭敬地迎接了赏赐。
只是听着这份礼单.......
给刚出生的孩子送一套书?
这对吗?
还有文房四宝.......
送走内侍,李复回到后宅,跟李韶说起了这事儿。
李韶笑了笑。
“夫君,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太上皇听了你给斑奴取的名字之后,想让你......就是......以后........”
李韶说的拐弯抹角,李复回过味儿来了。
“不是,这意思是,嫌弃我给孩子取的这个名字不好?”
李韶摇头。
“不是说不好,就是,可能吧,就,挺质朴的。”
“当然,虽然,但是,是吧。”
李复有点复杂的看着欲言又止的自家夫人。
“咱们两口子之间,你就直接说呗。”
李韶也掩唇轻笑:“太上皇也是疼惜孙儿。不过这‘平安’二字虽然质朴,却是我们最真切的期盼,我觉得很好。”
这算是找补了。
“算了算了。”李复笑了笑:“反正我觉得挺好,而且家中添丁,太上皇也高兴,把这些东西都仔细收好,等将来斑奴开蒙了,正好用上。”
立政殿,李世民拿着石头送来的帖子与长孙皇后分享着。
“观音婢,你看,李复那小子又得了个儿子。”
长孙皇后接过细看,红润的脸上露出温婉的笑意。
生产两个月,长孙皇后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也已然大好,只是李世民忧心,依旧让她在立政殿养着,平日里少些操劳。
当初孙思邈的话,他可都是记在心上了。
“母子平安,真是大喜事。平安这个名字虽质朴,心意却是最真。陛下,咱们也该备份贺礼才是。”
“朕已让内侍省按制准备了。”李世民执起她的手,“不过朕想着,再添些实用的。李复那庄子虽不缺吃穿,但养孩子总不嫌东西多。”
长孙皇后颔首:“臣妾也这么想。不如再添两车细棉布,给孩子做襁褓衣裳最是柔软,宫中的一些贡品药材,也挑选一些,女人生完孩子,身体一定要好好调理才行。”
“那孩子乳名斑奴,倒是活泼。臣妾记得库里有套小金铃,系在腕上叮当作响,孩子们都喜欢,一并送去吧。”
李世民朗声笑道:“好!就依你,明日就让送赏的队伍出发,不过看他们两口子这般,今年怕又是不能回长安了,说不准,英国公两口子也要到庄子上去呢。”
“那是自然,英国公两口子,可是很疼爱他们的长女的。”
原本宗亲家中添丁,如同李世民说的,按制准备赏赐便可,但是李复的身份到底是不同的,与皇家最为亲近。
太上皇也在庄子上,行宫那边必然还会有一批赏赐。
长孙皇后准备的东西也足够贴心,甚至还在思索,是否有什么落下的。
实在是想要感谢一番李复。
毕竟,那个高句丽的世子高桓权,一开始可是冲着她的小丽质来的。
若非李复当初机敏,提前窥破高句丽人的意图,用计将高桓权与平康坊绑在一起,闹得满城风雨,她那如明珠般珍爱的丽质,恐怕真要被那等包藏祸心之人惦记上。
想也不行,想也有罪。
如今.......如今送再多的礼也不为过。
听说那高桓权已经出发,回国奔丧去了。
人们的悲喜并不相通。
窗外是长安城安稳的冬日景象,而辽东.......
凄冷的北风卷着残雪,刮过人脸如同刀割。
一支不算庞大的队伍停在了营州的驿站。
为首的正是面容憔悴、眼神里交织着悲愤与恐惧的高桓权。
回头望了望身后“唐”字旌旗。
那曾是他以为的护身符,如今却感觉像一道催命符。再往前,踏过那道界线,便是高句丽,是父王新丧之地,是盖苏文布下天罗地网之所。
荣留王薨逝的丧报已经发出,高句丽举国上下都知道,荣留王去世了。
不过如今宫中,新王还没有动静,高句丽的百姓也好奇。
旧王薨逝,新王不说灵前继位,这都好些天过去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新王到底是身在长安的世子高桓权,还是人在宫中的高恒。
又或者是,高恒年幼,王座会落在他的叔叔高宝藏身上。
诸多猜测,却是无人去想,权臣登位。
高桓权望着边境线另一方萧瑟的山峦,心头一片冰凉。
那些关于王位继承的流言,恐怕早已传遍大街小巷。
“世子,明日便要入境了。”朴满城低声提醒着。
不仅仅是高桓权心里害怕,朴满城心里更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