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来,在你们市里呆了一天,市革委会崔副主任接待了我;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由我一个人安排。因为你们这里的知青工作在全国较有影响,总理前几年曾亲自来视察过,这次我就先到你们这里来了。”
这吴记者说话,口气极大,吓得刘主任手心出了冷汗,咧着嘴,不住地冲着吴记者傻笑,心里却一刻也没停止思虑,如何应对这位吴记者。
等吴记者说完,停了一会,刘主任才嗫嚅着问道,“不知吴记者同志,发现了我们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请给我们指出来,将来我们也好改正。”
“总体看来,你们这里的知青工作,还是可以的,从领导,到群众,都能体现出对知识青年的关怀,我在采访中,有群众几次向我提起刘主任,说刘主任为了知青工作,真正是呕心沥血,经常在深夜还找知识青年促膝谈心……”
吴记者说这话时,拿眼瞟了刘主任一下,见刘主任脖子以上全红了,直摇头说,“这是我份内的事,吴记者快别提起这事儿。”
吴记者又提到几件这里知青中发生的事,这些事,刘主任都经手办过,便相信吴记者对这里的知青工作,已经相当了解。
担心吴记者还掌握一些其它重要的信息,会对自己不利,二人谈了一会儿,刘主任便邀请吴记者一块儿吃饭。
“不成,”吴记者当即拒绝道,“我这次来,上面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准接受地方上的宴请。只是我和你们市革委会的崔副主任是好朋友,才在他那里吃了顿便饭。”
“那吴同志好歹也给我们提点建议呀,将来我们工作时也好改正。”刘主任哀求道。
吴记者听了,也不客气,信口说了几点,都是社会上反响强烈,地方上又一时难以解决的。
二人又谈了一会儿,吴记者便要告辞。
临走时,吴记者冷丁想起一件小事,顺口说道,“前几天,你们市革委会崔主任请我吃饭时,跟我提到,说他的亲戚有两个孩子,在你们这里插队。
“姓甄,哥哥叫甄昌喜,弟弟叫甄昌乐,就在你们公社的青山大队,不知这次招生能否选上?
“当然了,你们市革委会崔副主任,也只是跟我提了一下,能不能选上,一定要按党的政策办噢。”
“吴记者慢点说,让我记下来。”刘主任边说,边掏出记事本。
吴记者见刘主任掏出了记事本,便把昌喜昌乐的名字又说了一遍。
刘主任把二人的名字记好,揣好记事本,望着吴记者说道,“请吴记者转告崔副主任,我们一定会按政策办事的。”
看看事已办完,吴记者和刘主任告了辞,一人去火车站了。
十二月底,昌喜、昌乐兄弟肩扛行李回到家里。
母亲见两个儿子把行李带回来,大惑不解,抱怨道,“咳,过一个元旦,就两天的假期,你们把被褥全都拿了回来,我长几双手?哪里拆洗得过来?”
“不急,”昌乐喜滋滋说道,“妈,这回有的是时间。”
昌喜也高兴,笑着说道,“妈,我和昌乐要上大学了,我要去北京,昌乐在大连,明年三月一号去报道。”
“什么?”母亲觉着像在做梦,直当看见两个儿子拿出入学通知书,才相信这都是真的,也乐得像个孩子,拿过儿子们的入学通知书,看了又看,看完,冲里屋喊道,“他爸,孩子们要上大学了。”
说着,眼角流出泪水。
丈夫正躺在炕上看书,听妻子喊他,并不理会。
妻子以为自己声音太小,丈夫并没听见,便拿着录取通知书跑进里屋,冲着丈夫嚷道,“他爸,快看,孩子们要上大学啦。”
恒安眼睛挪开书本,依在枕头上,冷眼看了妻子一下,淡然说道,“没什么了不起的,又不是正式考上的。”
“你看你?家里有了这么大的喜事,你却说出这种泄气的话。”妻子数落着丈夫,“至少,孩子们可以离开农村了,咱也不用再担心了。”
妻子是个晓事的人,知道丈夫的家庭曾经风光过,也知道丈夫在大学里,曾和一个副市长的女儿好过,只是后来家遭变故,毁了前程,怀才不遇地回到了金宁城。
落魄之际,经二大娘撮合,和自己成了亲,算是走完了人生必走的一步路。其实丈夫和自己,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虽说也和自己生儿育女,只是丈夫心里,似乎这些也是人生必做的功课而已。
平日丈夫在家里,一般没有笑脸的,又极少说话,往往在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勉强说一句。
妻子有时觉得委屈,觉得凭自己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丈夫,只是一想到孩子们,便打消了这种念头,宁愿相信丈夫是爱自己的,只不过是他那死板的性格,把夫妻间的温情弄得僵冷了。
不待母亲多想,昌乐蹿进屋里,站在父亲身前,咋咋乎乎地说了起来,“爸,你简直神了,上次我从家里回去,没过几天,知青办刘主任就来找我和我哥了,还埋怨我俩,说来这里插队都几年了,也不把自己的家庭背景说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骗子世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骗子世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