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笺那么有效,下一个星期六,昌喜回家时,就把姑娘父亲的复函带回家里,信中,姑娘的父亲对准亲家信中所言,大感英雄所见略同,并替女儿做主,让亲家把婚期定下。
这样,甄家很快就把婚期确定下来,昌喜的婚期,是四月二十八,老 二昌乐的婚期,定在了五月初六。
这两个日子,都是宜婚嫁的皇道吉日。
几乎在同一时间办两桩婚事,甄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结婚的被褥得赶制,新人的衣服得添加,办酒席的饭店得预订。
好在昌欢办事伶俐,忙前忙后,替父母省了不少心事,体体面面地把婚事办完了。
昌喜在机关里分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
昌乐还得在学校排号等着分房,暂住在家里早先他和哥哥一块住的厢房里,和父母一块儿起伙。
昌乐每月工资交妻子把着,二人在家里白吃白喝,还得母亲侍候着,昌乐媳妇也不长眼色,看饭摆好了,上桌就吃,吃过饭,抬屁股就走人,好像在这个家里,她就应当享受这种被人侍候的生活,气得婆婆常拿白眼看她,她也不理会,装着没看见。
好在昌欢手脚麻利,家里的活儿,到了她手里,一会儿功夫就干完了,婆婆这才没说出难听的话来。
过了年,粮食系统改革了,政府放开了粮价,允许私人经营粮食。
没有了国家调拨的平价粮,饲料厂竟争不过私营企业,很快倒闭了。
昌欢失业了。
失业的昌欢,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
家里人都替昌欢难过,觉着昌欢的命,实在太背了,总是坎坷不断。一时却又想不出太好的办法帮她,只能说些宽心话,安慰安慰,劝她慢慢在家等待机会。
家里现在和往常不同了。
早先,家里只有爷爷、父母、兄弟,是一家人,昌欢住在家里,还不觉得生分;如今却不一样了,二嫂和他们一块儿过。
虽说二嫂把持着二哥的工资,却不往家里交伙食费,又不帮着操持家务,可她毕竟是二哥的媳妇,进了甄家门,就是甄家人。可昌欢是出了嫁的女儿,按当地的风俗,已是外姓人了,如今离婚回娘家,便是寄人篱下了。
早先昌欢有工资,月月往家里交钱,人又勤快,长眼色,家里家外忙着,住在家里,还勉强说得过去。
如今下了岗,没有了经济来源,年轻轻的,赖在家里蹭吃蹭喝,别人嘴上不说,倒是昌欢自己心里沉不住气了,白天无事,一个人上街转悠,打算寻点什么事做,也好养活自己。
古城南门外,新开了一个集贸市场,也就是政府划出一块空地,让小商贩们在里面做生意,卖些小百货、果蔬一类东西。
平时,昌欢到那里买过菜,至于服装百货之类,因为信不过小贩们的地摊货,昌欢总要到大商场里去买。听说那里的货色,都是小商贩在沈阳五爱市场捡来的便宜货。
眼下生计无着落,昌欢也动了去碰碰运气的心思。
在市场转了两天,探寻了一些小贩们的底细,昌欢觉得,服装、鞋帽之类,本钱太大,风险也高,眼下她还没有这个实力,倒是女孩子们喜欢的小件首饰,价钱不贵,本钱也小。
盘算了几日,昌欢打算在这上面试一试运气。
一天夜里,昌欢带上自己的全部积蓄三十元钱,一个人乘火车去了沈阳。
在五爱街,各色价格低廉的首饰,看得昌欢眼花缭乱,最终她相中了铜制仿真金戒指。
这种煜煜闪光的戒指,和真品一般无二,装在红绸裹着的首饰盒里,价钱也低得可以,批发价仅仅五毛钱。
昌欢心里喜欢,一冲 动,拿出兜里的一半钱,进了三十枚;剩余的一半钱,又进了些塑料头花、镀金发卡之类的小东西。
办完货,当天乘火车赶了回来。
第二天一早,昌欢兴冲冲来到集贸市场。
市场并不顺从昌欢的心思,尽管昌欢给仿真金戒指的定价并不高,只卖两元一枚。一周过了,仅卖了五枚。倒是塑料头花一类的小东西,很快销售一空。扣除税费,赚了不足二十块钱,更多的本钱,押在了仿真金戒指上。
一天,本家二大爷恒富到市场里闲逛,看见昌欢正在兜售仿真戒指,笑着问道,“你从哪儿弄来这些金货?”说着,拿起一枚,在手里摆弄着看。
“什么金货?”昌欢笑着说道,“假的。二大爷来买菜呀?”
“不买,随便过来溜达。”二大爷说,眼睛却不离开这些假戒指,“假的?这不跟真的一样吗?”摆弄了一会儿,又问道,“卖多少钱?”
“两元。”昌欢笑着说道。
“两元?”二大爷笑了,逗趣道,“太便宜了,这么好的东西,卖两元,太可惜了,当真的卖多好啊?卖一个,等于你卖一堆。”
二大爷喜欢昌欢,平日爱和她逗笑,现在退休在家,闲着无事,四处转悠。
不过刚才这句玩笑,倒是点醒了昌欢,让她心里有了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骗子世家请大家收藏:(m.20xs.org)骗子世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