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原名谈以训,明朝灭亡后改名迁,自称“江左遗民”,终生不仕。
谈迁编写了一部巨作,名为国榷。
谈迁本人生活于明末清初那个特殊的时代,国榷则最终成书于顺治年间。
顺治年间,清朝并未坐稳天下,此时也还没有文字狱,国榷虽然编着完成,但并没有发行,因此也很幸运的躲过了清朝大规模的文字狱,以及乾隆时期借编写四库全书为由焚毁天下书籍的厄运。
因此,国榷中记载的明朝历史,相对而言,真实程度还是可以保证的。
朱由检是知道谈迁这个人的,再加上现如今大明对外作战,节节顺利,武功是有了,所以在文治上呢,也需要有一定的作为。
于是朱由检便把谈迁找来,让他在国史馆中担任编修,并拨给他经费,准他查阅相关资料,让他依据原始底稿,重新编写国榷。
写书,是很费钱的,谈迁家境一般,再加上是皇帝亲自召见,给予经费,准他查阅相关资料,谈迁也就遵旨了。
谈迁刚一走,浙江的奏疏就来了,浙江的事刚处理完,兵部尚书兼军令总长陈奇瑜拿着一封加急军报来了。
交趾都司出事了,安南人大举作乱,安南总兵清平伯吴遵周战死。
为了平定交趾都司可能发生的叛乱,朱由检在交趾设置了有三大总兵,一个是平定占城国后,设置的占城总兵,占城也并入了交趾都司。
另外两人,则是以清化府为界,以北为交趾总兵,以南为安南总兵。
三总兵中,安南总兵,占城总兵,归交趾总兵节制,以确保军令统一。
朱由检对于交趾都司的叛乱,早有预料,毕竟安南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早就有了自己的国家意识,头十年,肯定是反叛不断。
只要熬过这十年,把那些自绝于天下之人,全部剔除后,就会好很多了。
“清平伯吴遵周,追封清平侯,其身后事,按例执行、抚恤。”
“把安定伯侯良柱调到交趾都司,担任安南总兵,归交趾总兵乐城伯金日观节制。”
“对了,安定伯侯良柱之前是四川总兵,现任四川总兵,是平西伯吴三桂吧。”
陈奇瑜躬身道:“回禀陛下,现任四川总兵正是平西伯。”
不对,陈奇瑜的心里越发的感觉不对,明明是安南的事,怎么又又扯到四川去了。
忽然间,陈奇瑜就想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四川以西。
喜欢在下崇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在下崇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