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悄然而过。
时间来到二月份。
距离秦操和周瑜打赌,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半个月。
草船借箭的故事,经过时间发酵,逐渐在江南大地传开。
同样传到了夏口。
夏口水寨中热火朝天。
大量士兵扛着碗口粗的桦木,来到指定的地点放下。
既能锻炼体能,又能搬运木材。
木匠忙着给桦木去皮,然后劈开分成小段打磨。
打磨成箭杆成捆成捆送走。
新建造的铁匠铺前。
铁匠从火中取出模具,待冷却后打开,倒出新铸的箭头。
箭头落入竹筐,发出“叮叮”轻响。
一些士兵挑着竹筐离开。
箭杆和竹竿堆放到同一地点,由制箭匠开始组装。
一眼望去。
水寨仓库中,箭矢堆积成山。
此“箭”非彼“箭”。
此箭长度只有常规的箭一半,且没有箭羽,箭头又细又长。
很显然,这是弩箭。
一黑一白两道身影,正在参观弩箭制作流程。
路过的士兵、匠人自发驻足行礼。
两人自然是秦操、诸葛亮。
诸葛亮收回目光,赞道:“多亏子御简化造箭流程,匠人效率大大增强,二十万支箭指日可待。”
说话时忽略造的是弩箭。
约定只说造箭,又没限制箭的种类。
谁说弩箭不是箭?
至于方法是是你想出来的。
没错,正是诸葛亮本人。
按照秦操原本设想,准备来一次草船借箭。
到时候站在船头,等曹军万箭齐发,不信射不死自己。
奈何情况不允许。
这个季节很难有大雾,水雾倒是能够代替,可江夏水军稀少,淋雨作战容易生病,耽误作战得不偿失。
还有更深一层原因。
诸葛亮知道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于是,以弩箭取代箭矢,改进制造流程的方案应运而生。
“废话少说,”秦操撇了撇嘴,“弩造的如何了?”
诸葛亮轻笑一声,“已完成一半,目前可连发八箭。”
秦操挑眉,“才八箭?”
面对打趣,诸葛亮也不恼,取出随身携带的图纸。
手持羽扇指着图纸解析:
“我军弓箭手不足,亮的设想是制造弓弩,并且是连弩。
连弩自古有之。
缺点是必须战前装填,射完后很难在战场上装填。
改进方案有两个。
一个是增加装填量,重量、体型成倍增加,不方便携带。
第二个是改造连弩结构,减少装填时间,经过不断改进,如今一名熟练的弩兵,二十息即可完成二次装填。
全是子御传授的知识功劳。”
说完,诸葛亮用羽扇轻拍秦操肩膀,满满都是赞叹。
秦操闻言微微一怔。
仅凭入门级力学知识,竟能将连弩改造成这样。
一旦完成改造,诸葛连弩射完八支箭,二十息后再射八支。
两轮齐射下来,敌人很难不被射崩。
天才果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念及此处,突然一个设计闯入脑海。
“好设计。”
秦操微微一笑,“不过可以稍加修改。”
诸葛亮眼前一亮,“愿闻其详。”
“若能提前装好箭矢,比如……”
秦操顿了下,拿起三支弩箭,用指缝夹住,继续解释:
“将它们排列整齐,用东西固定住,需要装填时,直接插入或嵌入即可,省去装填时间。”
一边说着,将三支弩箭插进土里。
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
其实就是弹夹设计。
望着三支弩箭,诸葛亮微微眯起眼睛,一时陷入沉思。
半晌。
诸葛亮回神,击掌叫好,“好设计,亮已成竹在胸。”
突然语气一转,自信洋溢:
“亮已经有了眉目,待我回去和夫人研究一番,以夫人之才智,定能完善子御设计。”
秦操嘴角一抽。
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吃软饭。
还吃的理直气壮。
有夫人了不起是吧。
秦操由衷感叹:“高,实在是高!”
“子御谬赞。”诸葛亮谦虚回应。
片刻后
两人结束参观。
不知不觉走到水寨外。
寨外人影绰绰,都是自发前来帮忙的百姓。
或是砍树,或是搬运木材。
士兵往来穿行,不时搭一把手。
一切井然有序。
军民鱼水情,便是如此。
熟悉的场景彼此重叠,一时分不清是现世还是后世。
秦操静静看着,眸中浮现一丝怅然之色。
见此,诸葛亮眉头微蹙。
常言少年不识愁为何物,子御一更是其中翘楚。
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今日为何惆怅满怀?
结合刚才的对话。
诸葛亮有所明悟。
哪有什么忧愁,定是被他夫妻琴瑟和鸣所伤。
说的文雅一点,子御想颜如玉了!
这时,马蹄声突然响起。
一匹快马冲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