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长安的人多了不少,大家都四处奔走,光是田蚡呈上来的各种文章都多了不少。
看着某些文章,刘彻也在想他舅舅收了多少钱。
只能说田蚡还是聪明人,文章水平参差的还没有那么过分,好文章也还是有的。
最近各种朝中大臣甚至是公主宗亲们呈上来的文章,光是公羊和谷梁的就有不少,更别说原本朝中势大的黄老和法家了。
看样子后世儒家发展出来的理学和心学确实让所有人都很慌张。
处理完朝政,刘彻静下心来好好看这些文章。
虽然他现在心里觉得最重要的是赵过这种人才,但是能让赵过这种人才好好办事,张汤这种人也少不了。
关于浮躁的思想,他原本是有意儒家,但要等公羊、谷梁自己先分个高下再说,可是看了后世的宋儒,他也不确定了。
主播的书上有董仲舒,那就猜到未来刘彻选的是公羊,所以谷梁那边算是炸了,给刘彻的文章里骂公羊部分最多,句句都是那宋朝的理学肯定都是公羊后人,不要大汉被这种思潮拖累。
公羊那边也很有意思,他们结合后世的宗族情况,辩解他们是讲究大义灭亲的,谷梁才讲究亲亲相隐,后世宋明一看就不是他们公羊的后人。
黄老和法家也知道年轻天子不喜欢他们朝堂上的老人,他们想推新人也要需要学派里有出色的新弟子啊,没有这怎么推。
物色新弟子是一方面,这么好的机会该踩还是踩。
别说,刘彻看他们一个个放下以前的骄傲,这么争着表现,自己最后做裁判,真的很爽。
刘彻可以确定,他绝对没有‘独尊儒术’,最近这些给他写文章的人,能不能脑子里记一记主播后面的解释啊,主播都说他没这么干!
他不知道后世官员都是考什么,看主播要学的东西,还有那些新闻里的东西,也能对后世官员的工作有个大概轮廓。
实话说,他不是很喜欢后世的官,他需要的是能赵过这样,有才能但不掺和别的事,就忠心于他的官员。
没天幕的历史里都能靠着自己本事,带着刘彻在后世留个好名声。
还在聚集门人去长安的墨家、阴阳家:等等我们,很快到了!
邓绥没有刘彻那样的权利,所以做事都是不急不躁,对她来说,大汉要管,更重要的还是刘隆能好好活下去。
她有抱负,那也需要一个能继续她政策的后继者。
这时候黄老思想又开始在士人们中间兴起,还有新传入的佛教思想,不是一家独大。
关于后世的理学,儒家内部自然也是震惊的,最近不少名士都开各种交流会,就是在聊后世的东西和现在的思想该怎么发展。
最叫邓绥满意的,就是新成立的医学堂,宫廷的医生和乡野的医生都很配合。
大家这时候有天分的医生不少,但那种能家传的祖方还是少的,一起互相学习进步,很是和谐。
几天的时间,已经给了邓绥一个他们讨论过的教学方案,还有大家想做的研究列表。
邓绥看了单子,都是合理的研究和要求,只是医学堂不能离下一个新学堂太远了,很多东西不能单一项研究,都是要一起进步的。
就是目前大汉杂学人才稀缺,需要张衡努努力,一个人先劳累一下,教学工作多分担些。
几个朝代里,对理学和心学讨论最激烈的,还属三国时的魏。
光是曹丕知道的,最近不少名士学子都忙得不行,除了讲课上课,就是各种清谈会,聚在一起讨论后世的思想。
他们靠着有限的资料认真研究,觉得两个思想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到底是为什么对后世影响那么恶劣?
光是这个议题,最近的讨论热度就居高不下。
曹丕没兴趣关注这个,他最近的重点是在思考司马家的篡权的事。
手底下人有异心,这不奇怪,但他们怎么能成功的,这才是问题。
想到三年前制定的新选官制度,他觉得头开始大了。
唐、周都有自己的思想,对后面的思想兴趣不大,大家现在更感兴趣的种棉花。
宋初赵匡胤的重点也还是先发展经济和科技,最近好不容易都和老伙计们几轮酒喝完谈好事情,积蓄力量,等着北上伐汉。
而另一个宋朝,上朝的程颐收到了同僚们的瞩目,羞愤的他差点当场回家。
曾几何时,他程颐才是那个拿着礼义指着别人的不好到处说的人,现在形势逆转,他被后人连累的算是在诸朝都出了名。
朝会上收到官家打发他去闲职的安排都没异议,还很干脆的辞官。
考虑到他这几天受的刺激,赵煦和官员们都很能理解,很干脆的让他回家好好休息了,不然看他的脸色,真怕他什么时候气过去了。
明清棉纺织业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后世新疆棉的产量和质量,实在让他们眼馋。
手里还握着兵权的皇帝虽然那没说什么,但到底记住了那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