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嘉靖作为一个皇帝,还是一个肉眼可见不笨,甚至很聪明,平衡之术用的还不错的皇帝,心里却压根不想他们朱家的江山,李世民难以理解。
要是个昏庸无能,被下人摆弄的皇帝也就算了,可这嘉靖也不是啊。
半路藩王上位的皇帝就是这样的吗,这也对国家危害太大了吧!
[第二次御前会议后,郑泌昌升为浙江巡抚,负责改稻为桑。但是为了防止严党在浙江弄得太难看,嘉靖又让清流派点人去浙江看着点。
裕王府裕王和清流的小会上,清流大谈严党未来对浙江百姓的盘剥,丝毫不提自己的引火的想法,谭纶也只说苦了浙江百姓。
还是裕王妃抱着世子出来,明说这些官能不在意百姓,但是裕王作为储君,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子民。]
李治笑了笑:“要不怎么说娶妻娶贤呢。”
裕王妃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让这些清流给王爷世子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就是在点他们不要太过分。
也在提醒裕王,他是储君,不能什么都跟着清流来,江山是他们朱家的,不是清流的。
这应该是裕王作为储君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剧里的他性子仁善,比起嘉靖好歹是真眼里有点百姓,但人对上头皇帝怕的不行,格局视野也比裕王妃差的多。
武后附和笑了笑:“这些严党、清流,倒是只有名字不一样。”
就清流这边对借粮赈灾的模糊态度,他们的目的就是扳倒严党而不是真的治理好浙江的百姓。
两边谁上去了,她都觉得问题不大。
[最后严党那边找了个官场新人高瀚文去做杭州知府,负责‘以改兼赈’,清流这边选了王用汲和海瑞去做淳安、建德两县知县。]
认真看剧的海瑞:嗯?这还有我的事?
谭纶嘴里的海瑞,孝顺母亲这条自己是承认的,文章写的有见解有抱负,但这文章他都还没写。
里面不止有他,还有他的执拗但是同样悲悯的母亲,压根还没出生的小女儿,以及总是低头的妻子。
剧里面的无论是旁人口中的海瑞,还是出场后清贫孝顺、有才又铁骨铮铮,心怀黎民百姓的海瑞,都让真实的海瑞看的心怦怦跳,脸色尴尬惭愧。
他居然在后人眼里的形象是这么好的吗?
什么都还没干,年纪轻轻连举人都没考上的海瑞,体会到了之前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感受。
之前诸葛亮还是各种夸夸,到了他,直接就是这么一部电视剧出场晚点的主角了,真的好尴尬,好惭愧的。
看他这样,现实里的海瑞母亲让他不必如此,既然后人这么拍,那就说明他未来肯定是做出一番事业了的。
那他就更应该看看后人眼中的他,争取做到更好,不辜负后人的期待。
有一幕是海母在说“听说太祖得天下的时候,信的也是明教,才把国号定为大明”,后面就是一句“怎么当今的皇帝,不像太祖了呢”。
好问题。
海母这这几句话,直问的朱元璋捂着胸口,整个人五味杂陈,憋屈的要命。
后人虽然经常抨击他的各种政策还有朱家那些他看了都想砍人的藩王,但也从来不会诋毁他的功绩。
这几句话是后世视角的感慨,也可能就是他走以后,大明还记得他的百姓的心声。
世袭制的偶然性确实太大了,在有天幕之前,他打死也没想到,他大明皇帝居然会有一心修仙不上朝的。
就这样的皇帝,来一个都能搞得大明风雨飘摇。连着来几个,亡国都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他开始觉得主播说他毁誉参半的形象,毁的那部分里,一大半都有可能是后世这些造孽子孙给他添的锅。
同样在认真看电视剧,对深不可测的大明王朝有很多感触的诸葛亮:发动整个季汉力量投票,他绝不可能让三国相关影视作品放出。
一个小王一个三国杀就够了,三国IP已经在主播生活中出场频率够多了,就不必再特意看个电视了。
他已经有很多书了,并不想看各种诸葛亮,拜托了主播。
对高瀚文这个人,理学世家子弟,年轻的前科探花,翰林官员,严党的一员,只是看这些标签和这个人在严府的言行举动,就能知道他是个没什么经验,但是有心气的年轻人。
后来看他在进杭州前,于驿站里和胡宗宪的一番对话,是个通官场的官员们看了,也能让他们夸上一句:知难而进,知误而谦,是个好苗子。
就是太年轻了,一头扎进了这么个浙江官场。
[驿站里,生病的胡宗宪问他淳安建德有多少灾民,官府有多少粮食,能支撑多少天,这些高瀚文确实都做足了准备,都能回答的上来。
两个县一共灾民43万,官府存粮20万石,每人每天三两,现在吃了二十天,剩下的只够吃十天。
看他的态度是真的想来做个父母官的,胡宗宪脸色也好上不少,愿意继续问他十天后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