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后面的一系列配套建设都有了,哪里还是个村,直接说开始建个小县小城都够了,这还叫村也把村的要求定的太高了!
还是北方最富裕,西边丝路还通着的大唐人,感受到了什么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张主任走了,为了对口负责扶贫工作,得福被他推荐为了金滩村的代理书记。
另一边,弟弟得宝带着人去夜晚扒火车的货,却弄丢了姑姑的独子尕娃,被父亲愤怒的毒打。
火车上,几位福建来的人也到了宁夏,两个戴眼镜的福建人,一个是来负责扶贫工作的陈金山,一个是研究菌草防沙治沙的凌一农凌教授。]
派出所里,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和胡建口音的普通话的对话看的大家捧腹大笑,尤其看他们说话牛头不对马嘴的,真恨不得自己上去给他们说清楚了。
[玉泉营也没有什么旅馆,得福就把陈金山带回了办公室先凑活安置一下。
只有他们两个的办公室里,陈金山对派出所把那几个火车上的贼只是口头教育一下就放掉的行为不满。
他认为这是姑息养奸,告诉大家做贼没有惩罚,长久下去会败坏社会风气,不能这么处理问题。
得福耐心和他解释,那些人行为上或许是坏的,但也的的确确是因为吃不上饭,要活不下去才被迫被人利用去做了坏事。
生存面前,他们没有的选择。
反而是因为自己扶贫工作没有做到位,一直就没让他们生活好起来,才让大家只能去干这些坏事。]
得福的话说完,陈金山沉默片刻后道歉了,天幕下的大家也都沉默住了。
有良知有抱负的人认可得福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因为人坏,地方才穷,而是因为穷,只能逼得人坏。
比起黄沙漫天,什么都没有的戈壁,他们也看到了玉泉营一栋栋搭建起来的房子,看到了大家种起来的玉米地。
在未来的规划里,这里还会成为一个大村,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东西。
皇帝们看的很是眼红,多好的小年轻啊,他们要是手底下能有几个这样好抱负的人才, 几个能名留青史的名臣是跑不了的。
官员们还惊叹陈金山这个外面调任来的上级居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椅子一拼睡一睡的艰苦条件。
知道你们那时候,那个地方穷,但真的对特意调来工作的人都没个安排的吗?
陈金山一路也没个家人,没个手下,自己拿着公文包就坐车来赴任。
求求了,别给我们上级看到这种片段,不是很想和后世的官卷这个。
[失踪的尕娃还没有找到,警察却发现了一个意外身亡的年轻人。
怀着忐忑的心情过去,发现死亡的年轻人并不是表弟后,得福得宝都松了一口气。
土墙根下的阴影里,金滩村的大家孩子啊商量着尕娃的事,带着眼镜,手拄拐杖,留着山羊胡子的隔壁村老人过来。
他想和金滩村一起商量着,两边一起给铁路边那个身亡的年轻人给按风俗入土安葬了,行个善事,给自己积个功德,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有个福报。]
已经在贵州县城扎根下来的王守仁看的点头:“老人家,还是有大智慧的”
这不仅仅是两波吊庄的人行善事,也不光是让移民和原住民加深交流。
一次葬礼,更是能让过来的大家对新的环境有一份认可。
礼仪就是这么一个看着繁琐,但又能牵动人心的东西。
[得宝离家去找走失的表弟了,玉泉营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除了继续从西海固移民到闽宁村,也要开始后续的一系列帮扶工作。]
“扩大耕地面积、多种马铃薯做饲料卖去东边,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劳务输出……”
跟着记下这些政策,有工作经验也想学习学习的地方官看的头疼不已。
“多开荒那谁都知道,粮食越多越好,可是人就这么多,开荒费时费力也要水;马铃薯我们没有,生活用水我们也解决不了。
那个劳务输出更是搞不了,他们组织海吉人去福建打工挣钱,我们大明倒是江浙现在有了成规模的纺织工厂,但缺的是原材料不是工人,又没个火车公交车,哪里能干这么跨东西南北的人员调动……”
一条条列完,正经想办事的官员越看越焦虑,看来看去最后决定还是算了,有能力就组织本地人修修水利工程,别的宁可不做。
[第一批海吉赴闽打工的车子走了,闽宁村的发展也没有停下脚步。
陈金山答应过移民,要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挣上钱。为此他特地跑到荒无人烟的沙土地里,去拜访凌一农教授。
凌教授和他的助手就住在这里的一个帐子里,黄秃秃的沙地上,帐子周围已经有了不少绿色。
这些黄沙地里青草都能有一人高了,是凌教授新种的草种,耐寒、耐旱、抗风、根须深。
陈县长来这里的目的,是来求凌教授能研究出一个新的菌草蘑菇种植培育方法,让西北的移民们也能种上个经济作物,多学会个手艺,多一分收入来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