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
转瞬间,两个前一秒还尴尬紧张的人,一起发自内心的哈哈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宋师傅收起本分的做派,眉飞色舞的给三位贵客讲解起报纸广告栏里,只有“内行人”才懂的暗语。
其实不需要很内行,也算不上多么隐秘的暗语。就是广告栏空间有限,能塞下的文字数量也有限。
产品信息、成分表、保质期之类的内容又那么多,只能用简练到极致的文字,来尽量多,尽量完整的描述……
比如,如果从本岛去新界,可以乘坐轮渡走水路。也可以驾车途经红磡隧道走旱路。
毫无疑问,轮渡票价与红磡隧道的通过费,肯定是不同。
还有,如果从本岛去大屿山,时间相对比较赶,可以从中环码头乘天星小轮启程,直达梅窝或者新澳。也可以租快艇或游艇,不走公共航线,按照希望的线路航行。
虽然都是直达,但梅窝和新澳的航程不一样,路上看到风景也不一样,轮渡、快艇、游艇的票价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时间没那么赶,又想多看看沿途的风光。可以从中环码头登船,先去南丫岛,再从南丫岛去梅窝。
如果时间很宽裕,在梅窝游玩后,还可以再次启程去新澳。
如果时间更宽裕,甚至可以包船整夜游玩,时间范围内去多少地方,中间停靠几次都是随意的……
大致了解了广告上的商品信息,话题也打开了。
宋师傅津津乐道的向三位外地来的贵客,介绍其港岛打工人的现状。
不止是港岛,全世界的打工人基本都差不多,无非三种:公司里上班的,不想受管制自主创业的,还有打零工找零活的。
最底层的,自然是没有正式工作,四下接零活的那种。
在绝大多数城市,找零活儿的水电木瓦油工,还有力工、焊工什么的,都有固定的等活儿地点。
需要通个下水道,或者想搞个简单设计的顾客,有需要时直奔那些众所周知的地方,然后凭眼缘谈价钱。
除了打零工的,剩下两类……其实谈不上那种更高级一些。
不过是能接受管制的那些,每天出门上班,在公司提供的工位上给老板打工。
另一部分不喜欢被管的,自己弄个工作室,接个设计的活儿,或者串个手串,糊个火柴盒啥的。
总之,都是凭自身条件和技能讨生活。
前者不提。
后者在港岛这地儿吧……港岛的法律多少沾点不通人情,禁止私人工作室内有多人打工。
就是说,个人工作室内只能一个人工作。甭管是雇人也好,还是两个,或者多个朋友合伙也罢,都是不允许的。
另外,港岛这地儿的人,对建筑单位的分类不是很精细。
比如有朋友间互相打问:“你买楼啦?”
这话乍一听,好像被询问者买了一栋楼似的。实际上,对话中的“楼”,指的是一栋大楼里的一间房而已。
回到工作室的话题,单个工作室只允许一人工作嘛。就有了算是港岛特色的一楼……就是一间工作室内一名主理人的专有词汇。
再具体到工作室内的个体户,不能只坐屋里等买卖上门呀。竞争那么激烈,饿死了个屁的。
打广告就成了必要的推销手段。
老电影也好,老照片也罢,不经常能看到沿街两侧,甚至一栋楼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大大小小的灯箱广告嘛,大的哪些广告牌不谈,单独一栋楼上,放眼看去全是大小款式大差不差,上面写着主理人“工号”,以及楼层和门牌地址的黄色小灯箱,基本全全都是个人工作室。
打灯箱广告的……属于比较大众化的,也可以说是比较普通的。
其中部分设计能力和工艺技术,以及形象气质等先天条件特别好的主理人,不愿随大流。
毕竟自家店铺淹没在密密麻麻的灯箱广告中,根本凸显不出优势。
所以,就会在诸如“西报”等报纸上,给自家店铺和产品打广告。
这也是时下最主流的高端推广手段。
至于古天乐和陈奕迅主演的一部叫什么的电影里,通过专业杂志打广告,还要再等一些年。
毕竟龙呀,老虎,还有豹子那些凶兽,是84年才有的。
真正的男子汉,藏在春天里的阁楼,还有火焰麒麟什么的,要更晚一些……
喜欢1976步步生莲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76步步生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