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赵高虽胸怀计谋,但并未亲自指挥过军队。倘若遇到头脑简单者,或许会盲目自信,认定自己一定能赢。面对此类对手固然棘手,但这二人智谋过人,反而更容易产生猜疑心理。
上将军蒙恬的赫赫战绩早已从河套边疆传至朝廷,乃至举国上下无人不知。
卫尉军必然对他心存忌惮,揣测其用兵之道。因此,无论蒙恬有何举动,在他们眼中都蕴含深意。
他们定会推测,蒙恬不可能仅凭这一点兵力就敢挑战卫尉军,必然暗藏后招。
这种揣测使得他们陷入犹豫不决的状态,既急于消灭蒙恬,又不得不防备其可能的后手。
人心往往惧怕未知。
他们不明了蒙恬可能留下的后手是什么,各种猜想让他们愈发紧张。
直至现在,居然连左军都被派了出来。
既然已经开始调动,无疑已是倾尽全力。
由此判断,左军无疑是卫尉军中最信赖的一支力量,否则为何舍近求远,不去动用右军。凭借左军的实力,即使面对万余敌军也能正面硬撼。
届时左军将会遭遇公子扶苏,扶苏仅带领百余人前往拦截,显然无法阻挡左军攻势,但却能拖延时间。
派遣公子扶苏去拦截并非没考虑到他的安危,而是笃定卫尉军不敢对扶苏下手。但现在局势已变得扑朔迷离。
李斯、赵高渴望的就是公子扶苏丧命。
只要扶苏一死,能够继承皇位的唯有胡亥。如此一来,李斯、赵高的野心便可达成。
近年来,他们作为公子扶苏的贴身护卫,常听闻关于胡亥的一些事情,但扶苏为人仁慈,历来不容许他人谈论胡亥的闲话。
然而,胡亥并非良善之辈……
如若扶苏真的遭遇不测,胡亥登上秦二世的位置,那么秦朝的万世基业岂非成为空谈!
十名亲卫领悟了其中的凶险,几乎异口同声地拱手道:“军侯所析极是!我等这就启程,军侯务必小心谨慎!”
蒙喜点头回应,“各位勇士,公子扶苏的安全就拜托你们了,如有必要……”
“我等明白,军侯放心!”十名亲卫转身疾驰而去。
蒙喜目送他们片刻,随即转头看向前方。
他们此刻正身处高地,右军大营已在视线之内。
卫尉军的左右两军实为其精锐之师,无论是军侯还是普通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而出。
卫尉军与长城军常被拿来做比较,前者乃始皇帝直辖的亲军,而后者驻守河套之地,抵抗匈奴侵袭,同样威名远播大秦。
即便秦军内部严禁自相残杀,尽管两军内心彼此不服,却也无法分出真正的胜负。毕竟皆为秦军,何必非要争个高下?
每个士兵心中都坚信自己所属部队的实力绝不逊色于对方。
蒙喜心中涌起一阵激动,两军终将迎来对决,遗憾的是双方兵力悬殊过大。
“诸位勇士,今日我们将与卫尉右军相遇,你们可有畏惧之意?”蒙喜大声询问。
“何为畏惧?”一士兵回应道。
蒙喜闻言欣喜,“好!立即展示我们的大旗!”
随着蒙喜一声令下,一面旗帜被高高举起,在风中猎猎作响。
旗帜矗立在风中,上面只有一个简洁明了的“蒙”字。
旗帜展露的同时,风仿佛有了声音和形态,百名骑士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犹如汇聚了千万人的气势!
即便今日面临生死抉择,
亦要奋勇向前,破釜沉舟!
大秦搜捕方士,此事与炼气士又有何干?正文卷第一百一十四章 阻挡门前,严阵以待的不止是蒙喜等人。
蒙喜一行的目的地,正是右军大营。
右军的战斗力明显超过后军,事实上,右军可以说是除中军之外,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
在春秋战国时期,通常设有中军、右军、左军三军编制。
当时社会风尚以右为尊,右军地位远超左军,左军多为新组建的军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战场清扫工作。
三军之称源于此,诸侯最多只能设立三军,这是周礼的规定。
直到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竞相扩军,自此三军扩充为五军,分为前后左右及中央五部分。
前军和后军相当于二线部队,前军负责开路破障,后军负责后方补给运输。
唯有左右两军是真正的精锐甲士集结,特别是右军,尽管人数较少,但单兵战斗力甚至可能超过中军。
因为右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战用我”的精锐之师。
能够统帅这样一支至关重要的军队,右军的骑都尉自然非寻常之辈。
坐镇右军大营的是一位名叫韩越的骑都尉,他以勇猛着称,曾随大庶长李信攻打楚国。李信因楚昌平君叛变事件导致后勤供应断裂,退路被切断,无奈之下只得依靠作为偏师的蒙武提供给养,稳定阵脚。
当时楚国大将项燕穷追不舍,李信军深陷楚地沼泽,行进缓慢,每日都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我是唯一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我是唯一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