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逐渐洞察,看似繁荣稳定的蜀地实则依靠刘表一人维系。
在诸葛亮眼中,刘表纵使不足以大材大用,毕竟是方霸主,绝非凡品。
一旦刘表突遇变故,蜀地短暂的和平将犹如风中的黄沙散尽。
刘表的儿子个个无能,他们仅会内部争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只会乞求饶恕,并无实际作为。
这正是一群目光短浅之人。
基于此理解,诸葛亮觉得机会将不会远去,只需局势略起波澜,那些热衷于内讧之人必会露出头来,渴望坐拥权力,不惜对亲人出手。
在刘备招来诸葛亮后,诸葛亮智谋之名日益传开。
原来说道刘表和刘备的合作,气氛曾显得紧张,各有戒心。
刘表防范刘备,刘备不甘久处下风,诸葛亮的出现带来了转变。
这让一个深通世故谋略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以同一种目标,换种方式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
诸葛亮的辅助下,刘备迅速消解与刘表间的隔阂,刘表也开始认识他的才华。
另一方面,长子刘琦也开始注意到了诸葛亮的存在。
不得不提及的是,刘表家庭中的矛盾也牵涉其间。
幼时刘琦的母亲便已辞世,随后刘表再婚,初时刘琦倍受宠爱,因刘表以为他与自己十分相像。
而当刘琮娶了刘表续弦蔡夫人的侄女,蔡夫人的感情便转向刘琮,认为他与己更亲。
如此算来,自然蔡夫人更倾向于偏袒刘琮,希望他承袭家业。
蔡夫人清楚,若由刘琦接手,作为不尽责的继母,她的结局可能并不会好。
因此为了确保刘琮的势力地位,她在刘表耳边反复灌输关于刘琦的坏话,暗中打压,表面上却赞誉着刘琮。
谣言重复千遍也可能成真,更何况许多内情并非子虚乌有。
刘琦困惑不解,总之父亲忽然间莫名其妙地疏远了自己。
知道背后的原因后,一切都已无从挽回。
这种事没法讲清楚,反而越辩解越显得心虚。
父亲心中早已对刘琦有了新的认知,此时再怎样解释都只会让他觉得自己狡辩逃脱责任。
这样的行动非但无法澄清自身清白,还会招致更大的反感。
本性至孝的刘琦为此痛彻不已。
然而随着诸葛亮名声日益显着,刘琦开始感到仿佛找到一根可以依靠的支柱。
他迫切希望能邀请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幕僚,然而遗憾的是,刘备绝不会同意放人,诸葛亮本人也无意追随他。
因此,刘琦经常暗中派人寻求诸葛亮的指点,询问他该怎么做。
至于这个问题,诸葛亮则保持沉默的态度。
不置可否,无暇回答,无关紧要,你还是不要多问了。
简而言之,无论刘琦如何恳求询问,诸葛亮始终守口如瓶,一言不发。
到最后他甚至选择避而不见刘琦。
毕竟这是刘表的家族内部问题,诸葛亮现在效力于刘备,他们算是寄人篱下。
若泄露了他的建议,就算刘备再坦荡,外界恐怕也会猜测这是刘备背后策划的计划。
涉及这类争夺储君的纷争,并不划算,特别对如今的刘备,危险系数更高。
诸葛亮因此坚决不愿给予任何评论!
找我是可以,什么都说行,唯独这事儿万万不能提。
如果换个其他话题,刘备或许会请诸葛亮协助刘琦,但刘备优柔寡断且忠诚正义,他可不是傻子!
就连刘备心里明白,一旦诸葛亮插嘴,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在于那是别人的家务事,不论最终结局如何,刘备依旧仰人鼻息。
此时若介入,难免会有清算的风险,没人喜欢翻云覆雨之人,也没人乐意援手敌人。
刘备眼下自身难保,自然不会让自身陷入这般烦扰之中。
刘琦为此心焦如焚,实在束手无策,怕是要永失和父亲和好的机会!
如今,他抓牢任何希望之线,只为解决眼前的困境。
因此,刘琦想了个看似荒谬的主意。
某日,他使人设法请诸葛亮过来见一面。
即使诸葛亮极力推托,但他终究身为刘表一家以及刘备属下的高层人物,刘琦亲自相邀,他不便彻底拒绝。
此次造访,诸葛亮也只是在刘琦承诺不会再提及同样棘手问题的条件下,才勉强应约来访。
原本,书信往来时他还有回绝的权利。
但如果刘琦真的厚颜 到那一步,竟跪下恳求自己,恐怕自己也无法硬下心肠帮他。
若此情景被旁人撞见,后果对于刘备必然难以承受,这无疑是压在他肩上的重大压力。
而诸葛亮自己,显然不愿卷入此类私密事件里。
原计划他并不打算赴约,以免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却不料刘琦竟拿出前所未有的诚心,亲身登门求助。
因此诸葛亮只能怀着几分无奈接受邀约,现在拒绝的话,岂非显得对他不客气,甚至还显得对刘琦不尊重。
于是,诸葛亮终究还是来了,面对眼前的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我是唯一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我是唯一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