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眉头更深了,他开始理解:“难怪我感觉到曹操此次出兵这般急躁,本应稳扎稳打的他似乎显得过于冒险。
原来郭奉孝不在了。"
若郭嘉尚在,定会约束曹操冲动之心。
而现在郭嘉已故,没有人能再阻止他的攻势,这正是他急于行动的原因。
若郭嘉还在世,这场战役压根不会爆发。
曹操必然急于南伐,好早日解决江东问题,急于成功是他的一大弱点。
诸葛亮从容道:“关键在于,北方士兵并非擅长水上作战。"
"曹操若欲攻克江东,必须借助荆州水军的力量。"这也是当初吸引刘备与荆州牵连的原因之一。
没有荆州水军的支持,曹操根本无望攻取江东。
难道他会依靠步兵挑战舟师吗?
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产生了。
"荆州水军归顺曹操,只是出于军事压力,并非出自真心。"毕竟他们是降卒,未经足够磨合,究竟能有多少战力难以预料。
理应情况下,曹军应驻守江陵,静待良机。
但这样会给马超、韩遂机会。
因此,曹操只能速战速决,或者干脆舍弃荆州撤回。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两难选择。
如今,曹操左右为难。
想依赖荆州水师又难以信任,二十万兵马里,或许只有六七万是真正的水军。
这就拉平了双方的基本战斗力。
虽然孙权和刘备的部队不算强大,抽调三五万水军仍是可能的。
所以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便从八万人对二十万人缩小到四万对六万,这差距变得很小。
只需智计得宜,便有赢的机会。
更何况对手还是不情愿服从的降卒,取胜的把握几乎锁定!
而即使曹操拥有二十万大军,如果他的水师无法夺取江东,一切又能奈何?
二十万 对阵五万水军,也只能遥望无策,甚至沦落到成为水军演练射击的活靶子。
若曹操不明智,派不谙水战的士卒上船交战,只怕孙权和刘备的笑容都会因为喜悦而变形。
让不熟悉水战的步兵强行登舟和海军抗衡,后果不言而喻。
结局无需多言。
此时,诸葛亮提出至关重要的 :“当前,将军统率庞大军队,刘备与您并肩作战,一定轻而易举瓦解曹兵。
“待曹操战败,势必退回北方,短期内不会有南进的实力或机会。"
“由此,荆州与东吴将迎来无比宝贵的拓展时期。
天下三分格局将成或未形成,全仰仗将军的决心了!”
一切诱因中,最重要的是荆州的利益。
本质上,孙权不愿联合刘备的关键原因是不放心放虎归山。
即便能打倒曹操,几年间曹操也无力南下;然而他身旁还有一个刘备这个隐患存在。
曹操一去,刘备必将重新崛起,这就等于让他释放了一头老虎回归森林。
孙权虽不希望受制于曹操,却同样不想在身边留下潜在威胁。
诸葛亮提及荆州,所有顾虑顿消。
一旦荆州落入孙权手中,刘备的生机便近乎掌控在他的掌心。
往后,孙权再不必担忧刘备对自己构成威胁,毕竟要针对孙权就必须先夺下荆州。
失去荆州,刘备连根基都站不住。
这就是诸葛亮主动献上了自己的生命之线。
如此一来,孙权无需再多忧虑。
当下合盟,不仅可以消灭曹操,解自身燃眉之急,还能夺得垂涎已久的荆州,孙权怎会拒绝?
最终,诸葛亮还有最后一手。
本无意透露秦天,但形势逼人不得不讲。
“将军是否听说过去年白龙出世之事?”
孙权目光闪烁:“略有所闻,不知孔明提及它有何缘故。"
“我确实见过真身。"诸葛亮直言。
“哦?”孙权兴趣渐增,“能否详述?”
于是诸葛亮道出那段与秦天初次相遇的经历。
“我说那人雄才伟略,见识广博,或许将军难以相信,但我确实有确凿证据。"
然后,诸葛亮叙述起秦天帮助魏延的事情:“仙人指引了魏延光明的道路,才有了赤壁之战的大捷,否则……”
诸葛亮一声叹息,当日若无魏延及时救援,结果还真是未可知。
“竟有这样的事?”孙权听得入迷。
他对神鬼之事向来感兴趣,何况是眼前真有神人显圣之事。
诸葛亮自信满满地笑道:“孔明断不会说谎。"
随即,他命人送上自己早就预备的礼品。
这些礼品正是秦天之前变幻出的大米、白面,再加上各种调料,如白糖、精盐等。
如果只论大米和白面的优良品质,它们或许尚可接受。
然而,那种白糖晶莹如砂雪一般洁白透明,在当世极为罕见;尤其是一般的精盐色泽灰暗,与秦天手中细腻纯净的白糖形成鲜明对比。
孙权甚至从未见过如此洁白的砂糖,毕竟糖份在那个年代是稀罕之物,即便是生产出来的各类蔗糖也常带有杂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我是唯一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我是唯一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