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晚,怎么瘦了?”母亲关切地问。
“没有啊,体重一点没变。”林晚笑着回答。
父亲看着她,“在赵家过得还好吗?明远对你好不好?”
“都挺好的。”林晚习惯性地说,然后停顿了一下,“就是有时候觉得...还是有点像个外人。”
母亲叹了口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婆家都是这样的。时间长了就好了。”
林晚没再说什么。她知道,不是时间问题。五年足够让一个人熟悉另一个家庭的一切,但熟悉不等于归属。
转眼到了春节。赵家的传统是除夕夜全家一起包饺子看春晚。林晚挽起袖子准备帮忙,婆婆安排她负责擀皮,而明慧和婆婆自己则负责包馅。
这个安排看似合理,但林晚注意到,这样一来,她就背对着其他人,无法参与到那边的谈笑中。面团在她手中滚动,擀面杖发出规律的声响,背后的笑声仿佛来自很远的地方。
“晚晚,皮擀薄一点,”婆婆回头嘱咐,“明远喜欢吃薄皮的。”
林晚应了一声。就连她手下正在制作的饺子,也是为了迎合明远的口味。
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春晚正热闹地进行着。赵建国和李素琴坐在主位沙发上,明慧和明远挤在另一张长沙发上,林晚则独自坐在一旁的单人椅上。
手机震动起来,是大学同学群里的祝福信息。林晚低头回复着,突然听到婆婆说:“晚晚,别老是玩手机,一起来看电视。”
她抬起头,笑了笑,“好的妈。”
那一刻,一种奇怪的冲动涌上心头。她突然很想大声问:“我真的属于这里吗?”但最终,她只是调整了一下坐姿,把目光投向电视屏幕。
春节过后,林晚变得沉默了许多。她不再努力寻找话题,不再刻意融入赵家的谈话,不再为每个人精心挑选礼物。令人意外的是,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种变化。她在赵家的饭桌上更加安静,更像一个旁观者。
三月初的一天,林晚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明远和婆家人一起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她因为工作没能出席。回到家时,屋里一片漆黑。她打开灯,惊讶地发现玄关处放着一个熟悉的礼盒——那是她送给婆婆的生日礼物,那条墨绿色丝巾。
盒子上贴着一张便条,是明远的笔迹:“妈说这个颜色太艳了,不适合她,让你自己留着用或者送人。”
林晚站在玄关,久久没有动弹。五年来积压的所有委屈、所有小心翼翼、所有强颜欢笑,在这一刻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她慢慢蹲下身,抱起那个礼盒,泪水无声地滑落。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客厅里,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第一次见明远家人时,她多么希望能被喜欢;想起婚礼上,她多么真诚地喊出那声“爸妈”;想起这五年来每一个努力融入却被无形屏障弹回的瞬间。
她想起那套精致的瓷碗,想起它冰凉的触感,想起无论盛多少热饭热菜,都难以传递到碗壁外的温度。
凌晨两点,明远回来了。打开灯,看见坐在沙发上的林晚,他吓了一跳。
“怎么不开灯?这么晚还不睡?”明远走近,才看见她脸上的泪痕,愣了一下,“怎么了?”
林晚抬起头,平静地看着他,“明远,我们谈谈。”
那场谈话持续到天亮。林晚第一次把所有感受和盘托出——那些微小的忽视,那些无形的界限,那些努力却始终得不到真正接纳的疲惫。明远从一开始的困惑、辩解,到后来的沉默、深思。
“我以为这些都不重要...”明远最后说,“我以为只要我对你好就够了。”
“你对我好,我很感激。”林晚轻声说,“但我嫁的不只是你,而是你的整个家庭。在那个家里,我永远是个客人,一个需要小心翼翼、不能犯错的客人。”
明远握住她的手,“那你要我怎么做?我该怎么帮你?”
林晚摇摇头,“我不知道。也许有些界限是永远无法跨越的。”
那次谈话后,有些事情悄然改变了。明远开始在家庭聚会中刻意把话题引向林晚,留意她是否被冷落。但这种刻意的维护,反而让气氛更加尴尬。林晚看得出婆婆和明慧眼中的不解,甚至是一丝被冒犯的不满。
清明时节,全家去扫墓。这是林晚第一次参加赵家的扫墓活动。墓园里,赵家人整齐地站成一排,林晚自然而然地站在明远身边。但当仪式开始时,婆婆却轻轻拉了她一下,示意她往后站一点。
那一刻,林晚明白了。在这个代表着血脉与传承的仪式中,她这个没有赵家血液的人,理所应当地站在外围。
回家路上,谁都没有说话。车内的空气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到了家,林晚直接走进卧室,关上了门。明远跟在后面,在门外站了一会儿,最终没有敲门。
晚饭时间,林晚没有出来。明远端着一碗粥走进卧室,看见她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夕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的故事里有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我的故事里有你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故事里有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