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赵铁柱马不停蹄前往冀北,游说镇守边关的镇国大将军秦岳。秦岳出身寒门,自幼目睹百姓疾苦,靠着战功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对朝中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早已深恶痛绝。赵铁柱在将军府外等候两日,终于得见秦岳,他送上《公道罪证录》中赵承业克扣边关军饷的铁证——密密麻麻的账本记录着三年来赵承业私吞的军饷数额,足以让十万边关将士三年衣食无忧。
“秦将军,”赵铁柱声音铿锵,目光灼灼,“边关将士在塞外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却连饱饭都吃不上,冬衣更是破旧不堪;而赵承业之流在京城醉生梦死,克扣的军饷都成了他们府中的金银珠宝、良田美妾。如今李先生虽死,公道之心尚存,若将军肯出兵相助,他日肃清吏治,边关将士与天下百姓,都会感念将军功德,青史也必将记下将军的忠义之举!”
秦岳看着账本上的累累罪证,想起麾下士兵忍饥挨饿、冻得瑟瑟发抖却依旧坚守阵地的模样,眼中怒火中烧。他猛地握住赵铁柱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沉声道:“赵兄弟所言极是!李清和的公道,也是赵某心中所求!你且放心,待时机成熟,我必率五万边关铁骑南下,清君侧,除奸佞,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拉拢秦岳期间,弧父也未曾停歇。他从道德洞带出数卷亲手抄录的《公道录》节选,让赵铁柱转交各地联络人,又亲笔书信,暗中联络各地遭受贪官迫害的乡绅、士子与流民,将《公道罪证录》的内容抄写无数份,通过茶馆说书人、走江湖的艺人、往来商旅等秘密渠道散播天下。中州大地,凡识字者皆争相传抄,不识字者则口耳相传,贪官污吏的罪行昭然若揭,百姓们对公道军的期盼愈发强烈。短短两月,便有数千百姓自发前往太行,愿加入赵铁柱的队伍,公道军的规模迅速扩充至三万之众。
三个月后,锦衣卫查明赵承业私藏洛城战利品、扩充私兵属实,甚至还搜出了他与藩王往来的密信(实为弧父在道德洞精心设计伪造,字迹、印鉴皆仿得惟妙惟肖,用以坐实其谋逆之罪)。新君震怒之下,当即下令将赵承业打入天牢,抄没家产,其麾下亲信也尽数被抓。赵承业倒台后,朝中依附他的贪官惶惶不可终日,为求自保,纷纷互相倾轧、揭发罪证,丑态百出。
弧父见状,当即献计:“此时正是乘胜追击之机!贪官们互相构陷,正是搜集罪证的最佳时机。”他让赵铁柱派人乔装成贪官心腹,潜伏在各府之中,搜集他们互相构陷的书信、账本等证据,一并呈交新君。
新君看着一叠叠堆积如山的罪证,从中央大臣到地方官吏,牵连者竟达数百人之多,终于意识到,朝中贪官早已盘根错节,形成了一张巨大的黑网,若不彻底铲除,江山社稷危在旦夕。他想起李清和临死前“公道不灭”的呐喊,想起百姓传唱的“公道军来,日子泰来”的歌谣,想起各地上报的百姓怨声载道的奏折,心中第一次生出真切的畏惧——他怕的不是赵铁柱的三万大军,而是失去民心这一立国之本。
就在此时,秦岳率五万边关铁骑抵达京城郊外,扎下营寨,与太行山下赵铁柱率领的公道军遥相呼应,声势浩大。秦岳与赵铁柱、弧父联名上书,奏折言辞恳切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臣等恳请陛下,以天下为重,彻查朝中贪官污吏,废除苛政,还百姓公道!否则,民心尽失,江山难保,届时悔之晚矣!”
新君站在金銮殿上,望着阶下瑟瑟发抖、互相推诿的贪官,又看着城外隐约可见的旌旗与冲天的士气,终于幡然醒悟。他长叹一声,挥泪下旨:即刻成立“肃贪司”,由弧父担任肃贪使,秦岳协助掌管兵权,赵铁柱负责提供罪证与监督执行,在全国范围内彻查贪官污吏,无论官职高低,凡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徇私枉法者,一律严惩不贷;废除过往苛捐杂税,减免三年赋税,安抚民心;追封李清和为“公道伯”,在洛城修建祠堂,供百姓祭拜。
肃贪风暴席卷中州,弧父铁面无私,以昆仑道义与律法为准绳,明察秋毫;秦岳重兵坐镇,震慑宵小;赵铁柱手持《公道罪证录》逐一核对,不纵不枉。无数罪大恶极的贪官被斩首示众,家产抄没,用于救济百姓与补充边关军饷。洛城街头,百姓们拍手称快,锣鼓喧天,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脸上。
喜欢三界争斗之地府讨公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界争斗之地府讨公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