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只是一件民窑。”
民窑,价格自然跟官窑不能相提并论了。
其实,这会,别说是贺掌柜这么认为,哪怕是身为清代景德镇人,致力于陶瓷研究,《景德镇陶录》的原着作者蓝浦也会这么认为。
倒不是他们对瓷器不够了解,而是被历史认知所局限了。
因为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几乎都没有看到关于元青花的文献记载。
而且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元朝统治者缺乏创造精美陶瓷的文化能力,导致明以后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元青花这种瓷器的存在。
这就使得,在20世界五十年代以前,元青花这类瓷器被认为是“粗劣民窑”或“赝品”。
比如,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元青花象耳瓶。
在20世纪初,有一名华裔古玩商原本想着将它卖给琉璃厂的古玩行家,但当时古玩行的人认为“元代无青花”,因此将其视为赝品而拒收?。
最后,这瓶子被卖到了国外,如今藏在大英博物馆。
加之,元青花使用的还是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且带有铁锈斑,与明清时期常见的淡雅青花风格差异显着。
使得专家因缺乏对比样本,将其视为‘粗制滥造’。
其胎体较厚、画风豪放,与明清官窑的精细工笔又形成反差,被误认为是“民窑的随意之作”。
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
随着不断有出土,窖藏等发现元青花的实物,学术界才开始逐渐相信,元代其实是有青花瓷的。
而这会,大家遵循的还是元代无青花的理念。
这也是为什么,贺掌柜会将其归为‘民窑’了。
........
店铺内。
“我说公子,你这双耳炉都看了不下一盏茶的功夫了,也没说到底要不要。”伙计见曹子建一直拿着双耳炉翻来覆去的看,忍不住开口道。
“一千五百大洋,你以为一块五呢?我不得看得仔细点?”曹子建反驳道。
“你的意思是,你相中了?”伙计双眸微亮。
“相中是相中了,就是这价格....”曹子建开口道。
“公子,你要真诚心要,我自作主张,给你让个价,一千四百大洋。”伙计开口道。
“一百四不行吗?”曹子建接口道。
“你想什么呢?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宣德炉,一百四上哪买去?”伙计没好气道。
“宣德炉?那是啥?”曹子建为了能在店内继续逗留,也是跟对方没话找话了起来。
伙计见自己这些年跟着张国学到的知识终于可以在他人面前好好显摆一下了,这就跟曹子建滔滔不绝的讲解了起来。
“宣德炉,那可是由由明宣宗朱瞻基下令铸造的铜香炉,被誉为“文房首器”?。”
“主要用于焚香,与插花、挂画、点茶并称生活四艺.....”
就在伙计介绍的正起劲的时候,贺掌柜抱着元青花大盘从后房走了出来。
伙计见状,也顾不上跟曹子建继续介绍了,赶忙朝着贺掌柜走去。
“掌柜的。”
“你看看哪个货柜空着的,将这瓷盘给摆上。”贺掌柜这就将手中的大盘递给了店伙计。
伙计赶忙接过,这就压低声音问道:“掌柜的,如果有客人看中这大盘,咱们开什么价呢?”
“先开个三百大洋,留出足够双方还价的空间。”贺掌柜同样用着只有伙计才能听到的声音,回应道:“总之,最后的成交价不能低于四十大洋。”
“至于话术,我等会会去写张纸条给你,你给我背下来便是。”
“好的,掌柜的。”伙计忙道。
“对了,那客人什么情况?”贺掌柜望着曹子建,问道:“刚刚我跟老吴头聊着的时候,他就在看那件双耳炉了。”
“应该是看中了,就是嫌咱们的要价太高,正在谈呢。”伙计答道。
“他还价多少?”贺掌柜问道。
他准备跟伙计好好了解一下,然后由自己亲自出马,完成这笔交易。
“一百四十大洋。”伙计答道。
见曹子建的还价如此之狠,贺掌柜顿时没了要出马的打算。
因为这双耳炉他的最低价是三百大洋。
这才一半都不到呢,怎么可能卖?
“你去跟他说,三百大洋,要就拿走,不要就别谈了。”贺掌柜开口道。
“好。”伙计答道。
“去吧,我去给你将这盘子的话术给写好。”贺掌柜朝着伙计挥了挥手,这就重新回到了后房。
两人的小声密语,都被发动绝对听感的曹子建给听在了耳中。
此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想着等下怎么让伙计将这盘子顺理成章的出让给他。
而伙计呢,正抱着元青花大盘,打量着店内的货柜。
奈何,由于这盘尺寸实在太大,货柜上实在摆不下,他只能先将大盘给放到柜子上,准备等处理完曹子建这边的交易,在好好给它找个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