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清朝开国以来一直纷争不断的蒙古,弘晟是想直接出兵,直接一统的。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直接把蒙古收服了,那就一直是个威胁。
只是现在他新颁布的政令,每一条都需要很多银子,国库支撑不起出兵打仗,这个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虽然现在不能直接对蒙古用兵,但是却可以跟蒙古通商,毕竟他的额娘提前为他安排好了那么多的东西。
他可以跟蒙古买羊毛,再制作成毛衣卖给他们或者百姓,还有买牛奶制作奶粉,这样蒙古养牛羊的人多了,就没那么多地养战马,也没那么多人参军了,兵力就没那么强盛了,而且贸易挣的钱足够他们买粮食,吃得饱了就不会老想着打仗了,大清就可以和蒙古暂时的和平下来。
只是制作毛衣,奶粉这些也需要人,去哪里找那么多人呢?
改良粮种,沃肥和改良农具需要农民,修路可以军队的人轮流去,商人要负责制作水泥这些,一时还真抽不出来人。
弘晟想不通就去找他的额娘,他觉得他额娘肯定会有办法的,毕竟他的额娘那般博学多才。
青栀听完弘晟的话,只觉得弘晟虽然是自己教养长大的,但是还是被这个时代所影响了,虽然他的好几条政令都在提高女子地位,但是这种朝堂事情,还是潜意识就把女人排除了。
“你把这件事交给额娘,额娘来办。”
“那额娘会不会太累了。”弘晟的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累到自己的额娘,而不是担心额娘能不能做到,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他的额娘无所不能。
“弘晟,你既然这么相信额娘,为什么这件事需要人的时候你没想起其他女子呢?”
弘晟愣了愣,是啊,他为什么没有想起其他的女人呢?大概是因为这个世界能和他额娘比肩的女人几乎没有吧!而且女子力弱,需要保护,所以他下意识就把她们排除在外了。
“因为她们比不上额娘,所以儿子...”
青栀没听弘晟说完就知道他的意思,直接打断道:“弘晟,额娘跟你说过,任何时候不要小瞧了女子,尤其是深受压迫的女子,一旦给她们机会,她们会比男人更加出色,因为她想要摆脱这种受制于社会环境的生活,那她们的潜力就是巨大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所有人不论男女都是你的子民,你要将他们所有人都考虑进去,平等的对待,弘晟额娘希望你能一直记住这一点。”
青栀跟弘晟说了很多,不求能直接做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只要留下点点星火,让那些女子有机会走出来,那么未来女子就多了很多选择。
弘晟思虑良久还是颁下了第七条政令,准许女子可以立女户,可以袭爵,可以科考,可以经商。
此令一出天下哗然,男人们则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尤其是很多酸儒都写诗写文章抨击这条政令,但是都被家里的女子镇压了,这是女子走出闺门的曙光,当然得到天下女子的鼎力支持,平时这些女子困于后院,不显山不露水的,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拼尽全力来回报带给她们希望的皇上。
那些反抗激烈的男人们,一回家自然是受到了自己老母亲,妻妾,女儿的冷待,你敢说这条政令不好,还想我们给你好脸色,你在想屁吃。
可以立女户就代表着很多女子可以自立门户,不必因为父母或者丈夫公婆,儿女而不得不委曲求全,这个政令给了她们立起来的底气。
随着政令的普及,合离自立门户的女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不受宠的正妻,或者有些不得不嫁人为妾的人,还有那些流落青楼的人。
弘晟颁布了这条政令以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的皇后,妃妾对他都更加热切了,各种补身体的汤汤水水不间断的往乾清宫送,而且他的妻妾之间关系都好了很多,也没了往日的争风吃醋,一时间到让弘晟有几分不习惯。
其实皇后她们想得也很简单,皇上在前朝建设更好的大清,为女子争取利益,她们也投桃报李,让皇上回到后宫就可以轻松一点,不必天天回到后宫还不得消停,还要处理她们之间的琐事。
当然这是皇后她们之间的默契,偶尔也有那种头铁的想要搅混水的,但是这些压根都不会闹到弘晟面前,就被后宫其他女人联手解决了。
为了这些女子的生计,青栀安排手下的人利用新研究出来的蒸汽织布机开了工厂,专门招收女工,让她们像21世纪一样流水线工作,教她们制毛线,织毛衣,制奶粉,不愿意做这些的高门闺女,还可以去学堂当夫子,教女孩子读书写字,琴棋书画。
喜欢学武的女子也可以参加武举,参军,为国效力,习文的也可以和男子一样参与科举,入朝为官。
当然先帝的妃子青栀也没有放过,让她们全部出宫住在圆明园,还安排了很多女孩让她们教,而这些女孩以后长大了就可以去那些学院任夫子,或者考科举。
先帝的女人承了青栀的这份情,她们大多没有生育过,原本是要一辈子困在这四四方方的紫禁城的,现在可以出去当然很高兴。
先帝的女人不多,她们也很快就划分好了自己要教的东西,有的教四书五经,有的教琴棋书画,有的教女红女工,有的教骑马射箭,还有的教调香制香,当真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啊!
弘晟的七条政令条条都直击民心民意,而百姓也是世上最纯粹的人,只要皇上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会真心的拥护这个帝王。
所以想趁机捣乱的弘历,就发现自己的很多小动作才刚刚开始就土崩瓦解了。
弘晟忙着自己政令的执行,也懒得搭理弘历这个打不死的小强,明明早就注定的结局,也不知他瞎蹦跶些什么,于是直接把弘时,弘历都安排去礼部,让他去研究如何制作邸报,方便以后传递政令和让百姓了解皇帝的政令从而达到监督官员的目的。
弘历有了事情做,也不再像个显眼包一样,到处拉拢人脉了。
喜欢综影视:青栀请大家收藏:(m.20xs.org)综影视:青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