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李老师在早餐店门口等到了陈屿。他穿了一件干净的校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拿着那个速写本。“李老师,”他把速写本递给李老师,“我昨天晚上画了您说的汪曾祺的文章里的高邮鸭蛋,您看看。”
速写本上,一个圆圆的鸭蛋躺在青花瓷盘里,旁边写着一行小字:“端午的鸭蛋,是家乡的味道。”李老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画得真好,比文章里写的还让人有食欲。”
走进教室时,班里的同学都有些惊讶。李老师没有提陈屿交空白卷的事,也没有批评那些嘲笑他的男生,只是在语文课上,特意让陈屿站起来朗读《月光下的小区》。当陈屿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时,原本有些嘈杂的教室渐渐安静下来,有几个同学还轻轻点了点头。
朗读结束后,李老师带头鼓起掌:“陈屿的朗读里有感情,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里的温暖。以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一种热爱都值得被尊重。”
那天的语文课,陈屿在练习本上写下了第一句话:“今天的阳光很好,多肉植物长出了新芽。”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李老师知道,那个曾经热爱文字和绘画的男孩,正在慢慢回来。
之后的日子里,李老师每天都会和陈屿聊一会儿,有时是关于课文里的人物,有时是关于他的画。她还在班里组织了一个“创意小组”,让喜欢写作、画画的同学一起分享作品,陈屿成了小组的组长。渐渐地,班里嘲笑陈屿的声音消失了,有几个男生还主动向他请教画画的技巧。
两周后的语文小测,陈屿的试卷写得满满当当。阅读理解的答案条理清晰,作文《我的小世界》里,他写了自己的速写本,写了窗台上的多肉,还写了“李老师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躲起来的角落”。李老师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评语:“你的小世界很美好,继续保持这份热爱,它会带你去更远的地方。”
那天放学,陈屿把一幅画送给李老师。画里,一个老师和一个男孩并肩走在阳光下,男孩手里拿着速写本,老师手里拿着语文书,身后是开满花的梧桐树。画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工整的字:“谢谢您,让我敢重新拿起笔。”
李老师把画贴在办公桌的墙上,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个曾经把自己关在黑暗房间里的男孩。她知道,教育从来不是强迫和指责,而是用耐心和温暖,照亮每个孩子心里的角落,让他们敢重新拿起笔,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
喜欢叛逆的青少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叛逆的青少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