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也在学校里做着努力。她发现林默的逻辑思维很强,数学和物理成绩其实并不差,只是因为精力都放在游戏上,才导致其他科目拉胯。她特意让林默担任班级的“科技委员”,负责管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还让他参与学校科技节的编程比赛。
一开始,林默很抵触,觉得这些都是“麻烦事”。但陈岚根据AI分析的“成就感需求”,特意在他成功解决一次多媒体设备故障后,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林默同学不仅游戏玩得好,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也很强,这就是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把这份能力用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一样能发光发热。”
全班同学的掌声让林默红了脸,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除了游戏,自己在现实中也能获得认可。
苏敏和林建军则按照AI的建议,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苏敏每周关两次早门,林建军推掉了不必要的应酬,夫妻俩轮流陪林默散步、聊天。他们不再追问成绩,而是聊他感兴趣的科技新闻、游戏行业的发展。林建军还特意查了很多游戏相关的资料,偶尔能跟林默聊上几句专业的话题,这让林默对父亲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他们和林默约定,工作日游戏时长不超过1小时,周末不超过3小时,只要能做到,就可以自主安排剩余时间,父母绝不干涉。如果连续一个月达标,就带他去参加游戏行业的线下展会。
一开始,林默也有失控的时候,偶尔会超时。但父母没有像以前那样指责、没收手机,而是按照AI的建议,平静地提醒他:“我们知道你玩得正投入,不过约定好的时间到了,要是实在想玩,明天可以多玩10分钟作为补偿,但今天得先休息了。”
没有争吵,没有冷战,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林默反而不好意思了。他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有时候甚至会主动关掉手机,拿起课本。
AI系统的后台数据也在慢慢变化:林默的游戏时长稳步下降,学习时长逐渐增加,与父母的互动次数从每周2次变成了每周5次以上,负面情绪的触发频率也大幅降低。报告里的建议从“建立沟通”逐渐变成了“强化正向反馈”“规划未来发展”。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林默的排名前进了20名,数学和物理都考进了班级前十。陈岚在班上表扬了他的进步,林默站在讲台上,脸上带着羞涩又自信的笑容。
那天晚上,林默主动跟父母分享了考试的情况。苏敏激动得眼眶都红了,林建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不错,继续加油。爸爸查了,游戏行业现在也需要高学历人才,你要是真喜欢,以后可以往游戏设计、编程方向发展,我们支持你。”
林默愣住了,随即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一直以为父母反对他玩游戏,是不理解、不接纳他的爱好,却没想到,他们只是担心他耽误学习。而这份担心,在AI的帮助下,变成了支持和引导。
科技节上,林默和同学组队设计的编程作品获得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他看着台下为他鼓掌的父母和陈老师,突然明白了,AI能分析数据、给出建议,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数据背后的理解和关爱。
陈岚看着林默的变化,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叛逆的学生。那个学生的父母一开始对AI充满怀疑,觉得是“机器管孩子”,直到看到孩子的转变,才意识到,AI不是替代父母的爱,而是像一座桥梁,让父母的爱能更精准地抵达孩子的内心。
市三中的梧桐叶又绿了,林默已经成为了高二的学长。他不再是那个躲在角落里沉迷游戏、拒绝沟通的叛逆少年,而是阳光开朗、目标明确的优等生。他依然喜欢游戏,但已经能很好地平衡游戏和学习的关系。
苏敏和林建军也常常在家长群里分享自己的经验,推荐“成长桥”APP。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尝试用AI辅助教育,他们发现,那些曾经让他们头疼的叛逆行为,背后都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有的需要陪伴,有的需要认可,有的需要自主空间。
陈岚在一次家长会上说:“AI能给我们数据和方法,但它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理解和尊重。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出的信号。我们要做的,是读懂这个信号,用正确的方式回应他们,而不是用指责和控制把他们推得越来越远。”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很多家长都红了眼眶。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想起了那些争吵和冷战,想起了自己的焦虑和无助。而林默的故事,像一束光,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林默不知道,他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启示。AI技术或许能提供算法和方案,但真正能治愈叛逆、拉近亲子距离的,永远是算法之外的温度——是放下手机的陪伴,是不评判的倾听,是无条件的接纳,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
就像陈岚常说的:“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唤醒。技术可以是工具,但爱才是核心。”而那些曾经叛逆的孩子,终会在理解和爱的滋养下,长成最好的模样。
喜欢叛逆的青少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叛逆的青少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