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
殿内气氛压抑。
半月以来,李治的病情急转直下,龙体日渐衰颓,
面颊一片蜡黄,连呼吸都带着微弱的滞涩。
一众御医轮班值守,银针如飞、汤药不绝,却始终束手无策,
如今只能靠着参汤与名贵药材勉强吊着他的性命。
武媚娘守在李治的御榻边,已然连夜未眠。
她素来注重仪范,
此刻却顾不得鬓边散乱的发丝,眼下浓重的青黑与布满血丝的双眼,
将心底的焦灼暴露无遗。
她静静凝视着李治胸口微弱的起伏,
手心悬在他的手背上方,
既想触碰确认他的温度,
又怕惊扰了他难得的浅眠,
心中如同被油煎火燎,满是急切。
她想起民间流传的冲喜之说,
冲喜,冲喜!
这念头一起,她便再也按捺不住,
她捏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慌乱,
只要能换他安康,
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也不愿轻易放弃。
她凝视着李治沉睡的容颜,思量冲喜之策。
历来冲喜皆以婚嫁为引,
可他们最年幼的孩子太平,
已经成婚,此路已然不通。
东宫纳妾、为李治纳妃二事,
不在武媚娘的考虑范围内。
一来李治身为九五之尊,身份尊贵,
区区纳妾纳妃之举,怎配为帝王冲喜?
二来李治眼下病情危重,已是沉疴难起,
纳妾纳妃这点微末喜气,力道太轻,
根本不足为他驱散病厄,实属杯水车薪。
若是能举国同庆万民贺喜?
武媚娘定了定神,想到了法子。
她轻轻握住李治冰凉的手,
静静等待李治醒来。
如若今晚李治不醒,她便以天后之尊下旨,
纵使从此身陷囹圄、背负骂名,她也认了。
大概是夫妻同心,
李治竟然悠悠转醒,见到武媚娘一脸担忧,他语带安抚,轻轻喊道:
“媚娘,”
武媚娘见他醒来,急忙将自己心中所想言明:
“陛下,民间向来有冲喜之说,
臣妾以为可借万民共喜之势,冲散这缠身病厄,为陛下续接绵长福运。”
李治虚弱的目光落在她脸上,
嘴角费力地扯出一个浅淡的微笑,气息微弱:
“哦?媚娘……打算怎么做?”
武媚娘连忙起身,从一旁的铜盆中拧了块温热的帕子,
小心翼翼地为李治擦拭额头的薄汗,动作轻柔,轻声说道:
“臣妾想改元,改元‘安康’,
届时天下百姓同贺新元、共祈安康,
让陛下借这万民同庆的福气,将病痛尽数挡在门外,平安康复。”
李治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武媚娘的脸庞,昏沉的眼眸闪过光亮。
在他心中,他的媚娘依旧是当年那般明艳动人,怎么看都看不够。
可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
五脏六腑如同被掏空一般,早已油尽灯枯,
哪里还能等到康复之日?
他轻轻摇了摇头,声音沙哑:
“媚娘,朕知道你的心意……但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
不必如此劳师动众,惊扰天下。”
武媚娘闻言,立刻加重了语气,却依旧保持着柔和的声调:
“陛下此言差矣!
天下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
为陛下祈福本就是分内之事,何来劳师动众一说?
陛下在位这些年,
减免赋税、安抚流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
百姓们早已将陛下的仁德记在心里,
如今借改元之机,让他们为陛下尽一份心意,
也是成全这份君臣百姓的深厚情分。”
李治仍是摇头,眼中露出忧虑,
显然是担心此举会引发朝野非议,
更怕自己撑不住,最终让百姓空欢喜一场。
武媚娘一眼便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柔声劝道:
“陛下,你护了天下人这么久,
如今让天下人借‘安康’的吉兆护你一次,
这是你应得的福报,
也是大唐百姓的心愿,你不要再推辞了。”
李治望着武媚娘眼中真切的关切与担忧,
心中一暖,虚弱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他自然清楚的知道冲喜之事多半无用,
可他实在不忍辜负媚娘的一片苦心。
如今应下这改元之事,
不为自己求什么安康,只为能多陪媚娘走这最后一程,
哪怕只是让她在忙碌筹备中暂时忘却担忧,
也算他最后能为她做的事了。
沉默片刻,李治忽然想起自己这一生的夙愿:
推广儒家仁政,
让“仁、义、礼、智、信”的治国理念广行天下,庇佑大唐千秋万代。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对武媚娘说道:
“媚娘既然要改元,
不如……不如就改为‘弘道’吧,
弘扬大道、广施仁政,这才是朕毕生所求。”
武媚娘见李治终于松口,心中大石落下,怎么会忍心在一个年号上与他争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女皇武则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女皇武则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