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七,夜,
白日里还勉强支撑着的李治,
此刻已气若游丝地卧在龙床上,
消瘦的身躯,双目紧闭,胸口仅余微弱起伏。
殿内烛火摇曳,满室光影斑驳。
武媚娘端坐床侧,往日里锐利的眼眸,此刻盛满化不开的悲戚,
却仍强撑着镇定,一双玉手紧紧握着李治冰凉的手。
她掌心的温度徒劳地想要温暖那逐渐流逝的生机。
殿内静得可怕,唯有太医们轻缓的诊脉声,
以及内侍们压抑到极致的呼吸声。
“天后,陛下脉象已如游丝,气息渐弱,恐……恐难回天了。”
许太医跪在床边,额头布满冷汗,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
他行医数十载,见过无数王公贵族的生死,却从未像此刻这般紧张,
眼前躺卧的,是大唐的天子,是整个天下的支柱。
武媚娘指尖轻轻一颤,握着李治的手更紧了几分,
她缓缓抬眸,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声音低沉而威严:
“宣太子、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即刻进殿!”
龙床上的李治似乎被殿内的动静惊扰,睫毛轻轻颤动,缓缓睁开了眼。
他的目光早已失去往日的清明,却精准地落在武媚娘脸上,
嘴唇翕动,想要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半分声音,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
武媚娘连忙俯身,将耳朵凑近他的唇边,声音轻柔:
“李治,我在,我一直在,有什么话,慢慢说,不急。”
她的发丝垂落在他脸颊,带着淡淡的熏香,安抚他躁动的气息。
与此同时,裴炎、刘景先、郭正一三人接到天后急召,心中皆是一沉。
今夜寒风骤起,本就透着不祥,如今深夜急召,怕是陛下龙体出了大事。
三人来不及细想,连忙整理衣冠,束紧玉带,
跟着内侍快步穿过宫道,直奔贞观殿。
在殿门外遇见同样匆匆而来的太子李显。
“殿下!”
李显抬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先进殿面见父皇再说吧!”
几人踏入贞观殿的那一刻,看到龙床上气息奄奄的李治,
以及床边神色凝重却依旧端庄的武媚娘,
四人心中最后的侥幸也烟消云散。
他们连忙跪伏在地,齐声奏道: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臣裴炎,”
“刘景先,”
“郭正一,”
“叩见陛下,叩见天后!
愿陛下圣体安康,天后凤体无恙!”
李治缓缓转动眼珠,目光艰难地扫过跪在地上的四人,
用尽全身力气,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李显、裴炎……听旨。”
他的声音嘶哑,停顿,每一个字都耗费着他最后的生机。
李显与裴炎等人心中一凛,连忙膝行上前几步,额头贴在地面,齐声应道:
“臣在!臣恭听陛下圣谕!”
李显的声音慌乱,他虽为太子,
却从未真正面对过父皇如此濒死的模样,
指尖攥着衣袍的褶皱,连呼吸都不敢放重。
往日里对储君之位的些许思虑,
此刻全被恐惧冲散,只余下满心的惶然,
只能死死贴着冰冷的地面,
等着那断断续续,却足以定夺大唐未来的旨意,
从父皇喉间艰难传出。
李治剧烈地喘息了几声,胸口起伏愈发急促,
让人担忧下一瞬他就要断绝呼吸。
他望着武媚娘,眼神不舍,再次开口时,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
“军国大事……凡有不决者,兼取……兼取天后进止。”
这是他思虑许久的决定,
李显软弱,朝堂动荡,
唯有武媚娘能稳住大局,护住李家的江山。
他知道自己恐怕坚持不到下一刻,便先将这最重要的旨意宣之于口。
李显几人不敢有半分迟疑,再次叩首,齐声回道:
“臣遵旨!臣定当恪守陛下圣谕,不敢有半分违背!”
武媚娘对于李治的话并不意外,她早已洞悉他的心思。
即便李治没有这样的旨意,
她也会在李显行差踏错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这是她对李治的承诺,是她在无数个深夜里,
与他并肩看星子时许下的誓言,
她答应过他,会替他护大唐江山周全,护李家血脉绵延。
她垂眸望着榻上气息微弱的李治,
指尖轻轻覆上他微凉的手背,目光温柔却坚定,
声音沉静,带着固有的让李治安心的分量:
“陛下放心,往后朝堂若有风波,
臣妾自会稳住局面,绝不让李家基业有半分动摇,
也绝不让太子行差踏错,辜负这天下百姓的期望。”
李治闻言,紧绷的眉眼终于放松,
浑浊的眼中泛起暖意,他枯瘦的手指轻轻捏了捏武媚娘的手背,
动作微弱却安心,
这是他对武媚娘最后的嘱托,
也是他对武媚娘是全然的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女皇武则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女皇武则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