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觉得可惜,毕竟这里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和汗水。
但赵振邦心意已决,他要彻底告别过去,迎接新的挑战。
学生们自发前来帮忙搬运,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件设备都擦拭干净,仿佛在告别一位老朋友。
有人提议把那堵写满“√”的电线杆运去博物馆,那是他们无数次实验的见证,每一次成功都会在上面画上一个对勾。
赵振邦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的提议。
“它该留在路上。”他缓缓说道,语气坚定。
那根电线杆,不应该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而应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指引着后来者前进的方向。
搬运工作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整个车间都变得空空荡荡。
赵振邦独自一人站在车间中央,环顾四周,心中百感交集。
最后时刻,他走到角落里,取出一把焊枪,点燃火焰。
火花飞溅,照亮了他饱经风霜的脸庞。
他走到一根报废的横担钢梁前,缓缓地将焊枪对准钢梁的表面。
炙热的火焰灼烧着钢梁,发出刺耳的嘶嘶声。
赵振邦的手稳如磐石,他一笔一划地,在一根报废的横担钢梁上缓缓烙下四个字:“自——力——更——生”。
这四个字,是他一生的信条,也是他对所有学生的期望。
他希望他们能够牢记这四个字,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力更生。
完成之后,他将钢梁竖立在厂区中央,代替了原先倒塌的旗杆。
夕阳的余晖洒在钢梁上,将那四个字染成金色,熠熠生辉。
一群飞鸟掠过天空,影子正好落在那四个字上,像一群迁徙的星,朝着远方飞去。
广西百色的山区,夜幕降临,山风呼啸。
刘桂香在整理药柜时,无意中发现那个用梅花牌调压器改装的应急电源仍在运转,发出嗡嗡的低鸣声。
这台应急电源是她多年前亲手制作的,用来应对山区电力不稳的情况。
有了它,即使停电,也能保证一些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现在,山区电力供应已经稳定,这台应急电源早已无需使用。
刘桂香本想将其拆解归档,让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当她准备动手时,却被一名实习护士拦住了。
“刘老师,留着吧,新生儿抢救室夜里停电时,它还会自己启动。”
实习护士的话让刘桂香愣住了,她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应急电源旁,仔细检查。
她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学生悄悄将其接入了医院的备用线路,并且编写了一套自动切换程序。
一旦主电源发生故障,这台应急电源就会自动启动,为新生儿抢救室提供电力。
她试图追问是谁做的,但实习护士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不肯透露。
刘桂香知道,一定是那些曾经接受过她帮助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回报着她。
她没有继续追问,只是拿起笔,在应急电源的设备标签上,加了一句:“值班人:不知名。”
当晚查房时,她听到婴儿啼哭与机器嗡鸣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独特的摇篮曲。
那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那是一首古老的,关于生命和传承的摇篮曲。
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草原上,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李春霞骑着摩托车,沿着光伏阵列巡查。
作为一名牧民兼光伏维护员,她每天都要对光伏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
这片光伏阵列是当地重要的能源来源,为牧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李春霞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责任感,她总是认真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
在巡查的过程中,她无意中发现,牧区光伏阵列边缘新添了一圈石堆标记。
这些石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都整齐地排列在光伏板的周围。
李春霞感到有些奇怪,她停下摩托车,走到石堆旁,仔细观察。
她发现,这些石堆的形状,酷似电路中的滤波电容符号。
她心中一动,难道是有人故意摆放的?
她向周围的牧民询问,得知这些石堆是附近的放羊少年摆放的。
李春霞找到那个放羊少年,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摆这些石头?”
放羊少年指着课本上一幅插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讲过,这个能稳住电流。”
李春霞心头一震,她仔细一看,那幅插图正是《电力基础》中最冷僻的知识点——滤波电容的作用。
这个知识点非常专业,连许多专业人员都很少应用,没想到这个放羊少年竟然知道。
她没有纠正少年,反而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画下这种“生态标识法”的示意图。
她将石堆的位置、大小、形状都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上传至共享平台。
她在标题上只写了一句话:“草知道怎么走。”
喜欢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