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抚着那本磨得发亮的日记本,上面那句“他们不是来找我的,他们是来确认火种还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又格外有力。
就在这时,教室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小小的身影迈了进来。
是阿旺,那个十三岁的聋哑少年。
他总是那么安静,却又带着一股子超出年龄的沉稳。
阿旺怀里抱着一个自己捣鼓出来的木盒子,小心翼翼地,像捧着什么宝贝似的。
林小满有点儿好奇,这孩子,又弄出了什么新花样?
盒子看起来普普通通,就是个粗糙的木框,上面绷着几圈细细的铜线,旁边连着一个拆下来的微型电机,估计是从某个旧玩具上拆的。
阿旺把盒子放在桌上,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木框,冲林小小满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点点求表扬的小得意。
林小满也笑了,冲他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阿旺坐了下来,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旧电池,麻利地接通了电机。
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细长的导线,一头连着盒子,另一头,竟然是连着他脖子上挂着的一个小小的、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老式收音机——呃,当然,是那种已经不能发出声音的“哑巴”收音机,只是被他奇思妙想地改造了一下。
他按下了收音机上的某个按键,那收音机像是连接上了“回声网”的某个节点,虽然听不到任何声音,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阿旺手中的木盒子,突然间开始颤动起来!
不是那种杂乱无章的抖动,而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的震颤。
低频信号传来时,盒子会发出长长的、持续的嗡鸣,就像一只冬眠的蜜蜂在缓慢扇动翅膀;而当高频信号涌入,它则会变成短促而密集的“哒哒”声,就像小石子在轻快地敲击木板。
林小满的眼睛一点点睁大,她弯下腰,手指轻轻触碰着盒子,那种细微而又清晰的振动,瞬间穿透她的指尖,直达心底。
这……这简直是天才啊!这孩子,这是在用触觉“听”声音吗?!
她猛地看向阿旺,少年那双清澈的眼睛也正看着她,带着询问和一点点期待。
林小满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她拿起自己的卫星电话,对着它,缓缓地录下一段教学指令:“孩子们,明天我们去东边的山坡,收集修建水渠的石料。”声音清晰而缓慢。
然后,她将这段录音播放给阿旺。
少年闭上眼睛,手指紧贴着那个颤动的盒子,那小小的身躯,仿佛与盒子融为一体,他仔细感知着每一个细微的振动,每一个长短节奏的切换。
片刻之后,阿旺抬起头,虽然不能言语,但他用手势,用表情,将那些震动序列,一字一句地“翻译”给另一名识字的学生。
那个学生也聪明得很,接收到阿旺的“翻译”,再一字一句地转述还原出来。
“明天,去,东边,山坡,收集,石料,修,水渠。”
虽然中间有些词语顺序颠倒,但核心意思,竟然被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了!
林小满感觉自己头皮都要炸开了!
准确率……足足有八成以上!
她死死地盯着那在掌心轻颤的盒子,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像闪电般划过脑海。
在那些被信号彻底封锁、外界声音无法抵达的区域,谁说一定要用耳朵接收信息?
我们有皮肤,有骨骼,我们能感受到振动!
我们可以用“身体接收”来替代“耳朵接收”!
这哪是什么简单的发明?
这分明是为那些在绝境中求生的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行路径啊!
我的天,真是要被这群孩子们的智慧给折服了!
千里之外的洛阳,陈立群那老小子正在“语音图书馆”里,满头大汗地调试着一台老旧的信号转发器。
当他接到林小满传来的消息,关于阿旺那“能摸的声音盒子”和“触觉编码”测试结果的时候,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先是一愣,随即就是一阵狂喜!
“好小子!好小子啊!这……这才是真正的‘回声’,触及灵魂的‘回声’!”他激动得一把抓起手边的电话,直接拨通了洛阳机械厂老友刘建国的号码。
刘建国,退休多年的老机械师,脾气那叫一个倔,出了名的油盐不进。
当陈立群在电话里把“能摸的声音盒子”和“震动传话”这事儿说得天花乱坠时,老刘在电话那头听得直皱眉,嘴里哼哼唧唧,显然是不信:“老陈,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啥叫摸着能听见?你当这是变戏法呢?!”
陈立群也不废话,直接让他来洛阳亲自体验。
老刘哼着小曲儿,嘴上说着“看你搞什么幺蛾子”,但第二天还是准时出现在了“语音图书馆”。
当他亲手触碰到阿旺寄来的那只木盒子,亲身感受到那有节奏、有意义的颤动时,他那张常年板着的老脸,彻底僵住了。
“这……”老刘的眼睛瞪得老大,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那种从指尖传来的震动,竟然真的能组成信息!
喜欢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