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里,油灯燃着暖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光影忽明忽暗。窗外的雪势似小了些,偶尔有雪沫子轻轻撞在窗纸上,发出细碎声响。
桌上的热茶冒着白气,氤氲了半盏,冲淡了满室几分寒气,倒生出几分安静的暖意。
林安闻言,紧绷的眉头松开大半,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了攥,又缓缓松开。他垂眸静立片刻,似在仔细斟酌,随后抬眸看向林元正,缓声说道:“家主既已有谋划,我倒是有个想法,不如我们直接在沧州城置办一家粮米商铺?”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如此一来,粮价能由我们亲手把控,实实在在抑制住城内的高价。若只是将粮仓里的粮米卖给沧州城内现有的粮铺,终究便宜了那些想趁机抬价的商人,百姓也未必能得实惠。”
林元正略一思索,指尖在膝头轻轻敲了两下,随即微微颔首,眼底露出几分赞许:“你这想法周到,既断了粮铺转手抬价的路,又能顺道在沧州城立下一个据点,一举两得,就按你说的办。”
他顿了顿,想起置办商铺需不少开销,又问道,“只是眼下周转的银钱,可否够用?”
林安心里快速盘算了一番,抬手拢了拢衣襟,躬身回禀:“家主放心,出行前备好的周转银钱尚余不少,租铺面、雇人手、置备粮柜这些琐事,银钱足够支应。再者,之前从刘武周处缴获的那些银钱,除去给五千将士分发的二十万贯军饷,余下的存银也颇为充裕,就算后续有额外开支,也尽够应对。”
都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征伐之事,虽说前期的粮草辎重耗费不少,可一旦有所缴获,便已能抵得上林家寻常营生三五年的进项。
单说拿下刘武周的介州城,缴获的粮草辎重里,一半拨给了尉迟恭,用作他征伐漠南突厥的军需,又分了些给介州百姓。即便分出去这许多,余下的物资依旧丰足。
他们这一行人不过百余人,此番来沧州,也只从剩下的里头取了十之一二,单是这十之一二,便装了二十多辆马车,算下来也有七八百石粮米,足够应付眼下的事了。
…………………
两日后,沧州城西市一间偌大的粮铺正式营业,铺面刚翻新过,门窗梁柱皆新刷了桐油,木招牌上“赵氏新粮行”五个墨字亮堂规整。
入门可见支起三张粗木长桌,桌后码着半人高的陶瓮与竹囤,分别盛着糙米、粟米与精米,瓮沿还搭着长柄木勺,方便舀取。
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在粮行前,见价目牌上新写着“精米斗五百文,糙米斗三百八十文、粟米斗四百文”的字样,再一对照别家的价钱,竟低了近四成,顿时都忍不住交头接耳,手里攥着钱袋的手又紧了紧,眼里满是不敢置信。
“你瞧见没?精米才五百文!东市那家昨日还卖八百多,这差得也太多了些………”
“我刚瞅了伙计舀米,粒儿都饱实着!前儿买一升糙米还花了五十文钱,今儿三百八十文便可买一斗,要是真能足称………”
“会不会是新开铺招揽营生的?就卖这两天?我家还剩点粮,要不你先买些试试?倘若为真,我明儿再带钱来多买些!”
“赵氏新粮行?怎的从未听闻过?”
一个戴旧毡帽的中年男子挤在人群里,盯着“赵氏新粮行”的招牌皱紧眉头,转头朝身旁同样观望的汉子问道:“沧州城里做粮铺的,不是张家就是李家,还有城西那几家老铺子,哪来的赵氏?莫不是外地来的商户?”
他连问两句,却只换来身旁人摇头沉默,周围的百姓也都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这“赵氏”的底细。
一时间粮行门外纷纷攘攘,百姓们围着价目牌你一言我一语,眼里有些意动,脚下却都钉在原地,既馋这比别家低近四成的粮价,又怕这从没听过的“赵氏新粮行”藏着猫腻,或是短斤少两,或是米里掺了碎糠,竟无一人敢先上前买米。
而这粮行的掌事也不慌,见众人围着不敢上前,便从柜台后从容走出来,手里举着块打磨光滑的木牌,牌上用红漆写着“每人每日仅限购一斗”,字迹清晰醒目。
他将木牌往竹囤里的米中一插,立得稳稳当当,朗声道:“诸位乡邻放心,咱们开这粮行,就是为了让大伙都能买到平价粮。定这规矩,是怕有人多买囤积,断了旁人的生路,诸位倘若是信得过,便排队来买,米好不好、称足不足,一验便知!”
这话一落,人群里先是静了静,跟着就有动静。有个攥着钱袋犹豫的老妇,往前挪了两步,指着木牌问道:“掌柜的,这话当真?一斗三百八十文,还不叫人多买?”
掌事笑着点头,顺手拿起竹斗,从陶瓮里舀了满满半斗糙米,递到老妇面前:“阿婆,您瞧瞧这米,虽不敢与精米相比,可至少没掺些糠壳、泥沙,称您也可自己看,咱们用的是官定的斗,绝不缺您半分。”
老妇颤巍巍接过竹斗,枯瘦的指尖在米粒上轻轻捻了捻,触到的是淡黄色的糙米,颗粒硬实得有些硌手,一看便知是陈米,倒也不稀奇,这年头能有干净的陈米已算难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