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关注一下这两天的实事。大家都知道小日本惹了我们。在咱们的主权问题上动歪心思,这不,他们派人来北京会谈了。】
【在11月18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在北京与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举行工作磋商。】
【会谈细节我们不太清楚,但最有意思的是,会谈时刘劲松司长身着深色五四青年装,胸前佩戴国徽。】
【可能有人好奇,这五四青年装到底有啥讲究?我来解释一下。五四青年装特点鲜明,立领设计,前襟五粒明扣,通常为三个口袋,即左上胸兜以及下两只大袋。】
【五四青年装与中山装的区别在于,中山装四明袋、风纪扣明显,而五四青年装更简约,无盖口袋 ,布料以深色系如藏青、深灰等为主。这套衣服面料挺括,穿在身上自带一种“站得直、腰杆硬”的庄重感。】
天幕下。
唐朝,房玄龄捻着胡须点头:“《礼记》有云‘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衣裳本就关乎礼义与气度。这衣服看着简约,反倒透着一股不卑不亢的庄重,正合外交场合的分寸。”
旁边的杜如晦补充道:“你看那国徽,金光闪闪的,这是把国家的体面都穿在身上了,恰如古训‘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
【刘司长这一着装选择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成为此次外交交锋中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主要是因为这套着装重要的历史意义。】
【百年前,也就是1919年,当时的中国青年正是身着此类服装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抗议日本侵占我山东权益,掀起五四运动 ,这套服装本身就镌刻着反日爱国的历史基因,是中华民族扞卫主权的历史见证。】
“好!好一个‘还我青岛’!”岳飞猛地一拍帅案,“当年金狗占我河山,我岳家军以血相拼;百年前倭寇夺我权益,青年辈挺身而出;如今小日本又敢胡言乱语,自然有人接过担子!这衣服,选得好!”
南宋。文天祥抚着胡须,眼神炽热:“《左传》有云‘夫战,勇气也’,而这勇气,先见于衣冠风骨。百年前的青年有风骨,如今的外交官有硬气,这就是华夏的根脉传承!”
抗战时期。华北平原的抗日根据地,一群身着粗布军装的青年学子攥紧了拳头。刚从北平流亡而来的他们看到这一幕,欣慰的抹了把眼角的泪。
一位战士声音哽咽却有力的说道:“‘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当年的同胞喊出的口号,如今还在耳边响!我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跟鬼子拼,就是为了能这样挺直腰杆说话。后世的外交官,穿着承载着咱们青年志气的衣裳为国撑腰,我们死而无憾”。
身旁的青年战士拍着他的肩膀,眼眶通红:“咱们在战场上扛枪,他们在谈判桌上亮剑!这身青年装,比咱们的刺刀还锋利,直接戳中了小日本的痛处!”
【而此次会面背景与内容 ,是中方就日本发表的错误言论提出严正交涉。刘司长在会谈中连用三个严重谴责小日本的言论,要求他们立即撤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 。】
【然而金井正彰此行主要是而非认错,简单来说就是试图狡辩,但拒绝收回言论或道歉。 所以这次刘司长的 国徽加上五四青年装的组合可以被解读为主权立场的视觉化宣示。】
天幕下。
“呸!这等狡辩之徒,就该给他点颜色看看!”郑成功气得攥紧了拳头。
他身边的参军也附和道:“大人说得对!这小日本,本性难移!”
【国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五四青年装是历史立场的宣告,合在一起就是“主权立场可视化”这就是以服装的形式告诉全世界,我们扞卫核心利益的决心,跟百年前的爱国青年一模一样,半分都不会让。】
【在日本官员身着标准西装的对比下,中方选择民族服饰而非国际通用正装,彰显我们自身的立场坚定。表明了某些原则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天幕下,汉朝。
刘彻目光如炬,赞叹道:“好!主权之事,容不得半点含糊,用这身衣裳明志,比千言万语都管用。”
张骞上前一步继续说道:“陛下英明,这服装更妙的是,有些言语在会谈中一闪而过,对方装聋作哑,如果我们反复提及时反而容易没了气势”。
“这时候着装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会谈时往哪一坐,小日本看着,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他我们要说的话,气势便弱了几分,可他要是低头当没看见,那气势全无,这心思估计都不再会谈上面了”。
刘彻听后,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是这么个意思。
【而且这套着装有着双重象征, 既唤醒对历史上日本侵略行为的集体记忆,同时也警示日方在我国主权问题上的挑衅已触及我们的绝对红线 。还有就是提醒一下他们,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
【其实,现场还有个特戳人的细节:从头到尾,我们都没打算和日方握手。日方后来还找补说“天冷,不便握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请大家收藏:(m.20xs.org)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