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索科洛夫裹紧那件肘部磨得发亮的旧大衣,在冬日的午后,挤在面包店外排成长蛇的队伍里。队伍蠕动得如同垂死的蚯蚓,人们裹着褪色的围巾,鼻尖冻得通红,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那扇雾气蒙蒙的玻璃门。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烟草和酸面包的馊味,还有更深层的东西——一种市井生活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像伏尔加河底淤积的泥,无声无息地拖拽着每个人的脚踝。德米特里搓着冻僵的手指,心里盘算着明天的事:去“伏尔加机械联合体”开会,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彼得罗夫,他的主管,昨天特意拍着他肩膀说:“德米特里,明天去下诺夫哥罗德,穿得正式点,别给‘乌拉尔钢铁’丢脸。”那拍肩的力度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像锤子敲进冻土。德米特里点点头,心里却像揣了块冰——在罗刹国,这种“提醒”从来不是提醒,而是权力的试探,是上司在你皮肤上轻轻划下第一道口子,看你是否会流血、是否会退缩。他想起老邻居瓦西里·彼得罗维奇在集体农庄时的教训:“在罗刹,低头不是谦卑,是认命;抬头不是勇气,是找死。”可瓦西里最终还是在七十年代因“思想松懈”被开除出党,冻死在彼尔姆郊外的雪地里。德米特里不敢低头,也不敢抬头,只能像所有东斯拉夫人一样,在夹缝里求生:忍耐,是刻在骨头里的本能;尊严,是奢侈品,只配在深夜的伏特加里啜饮。
第二天一早,德米特里把自己塞进那件压箱底的黑衬衫和笔挺的西装裤里。衬衫是十年前在喀山买的,领口已有些发硬,像裹尸布般紧贴脖颈;西装裤的膝盖处微微鼓起,透着股不合时宜的僵硬。他对着公寓那面布满水汽的镜子端详自己——镜中人面色苍白,眼窝深陷,黑衬衫衬得他像要去参加葬礼,而非商务会议。妻子柳芭皱着眉递来一杯热茶:“德米特里,你穿这个……太过了。在罗刹,‘正式’是件灰毛衣,不是黑衬衫。”他没说话,只把茶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灼烧着喉咙。柳芭的话像针扎进心里:在罗刹国,过分的体面本身就是一种冒犯,是对集体灰暗底色的无声挑衅。他抓起公文包,冲进下诺夫哥罗德铅灰色的晨雾中。电车哐当作响,窗外是连绵的赫鲁晓夫楼,灰泥剥落的墙皮如同溃烂的皮肤,晾衣绳上挂着的尿布在寒风中飘荡,像一串串褪色的招魂幡。德米特里攥紧扶手,指节发白。他想起父亲在乌拉尔矿井下的话:“儿子,记住,当别人用‘正式’当鞭子抽你时,躲开鞭子不如接住鞭子——但接住时,手别抖。”可父亲的手在矿难中永远定格在颤抖的姿势里。
“伏尔加机械联合体”的会议室弥漫着劣质烟草和陈年灰尘的味道。长桌旁坐着联合体的代表,还有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他穿着皱巴巴的卡其布工装,袖口沾着油污,像刚从车间爬出来。德米特里推门而入的瞬间,所有目光像探照灯般聚焦在他身上。死寂只持续了半秒,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猛地扬起眉毛,嘴角咧开一个夸张的弧度,声音像砂纸刮过铁皮:“哟!瞧瞧这是谁?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你这是要去替列宁格勒的‘冬宫’走秀啊?还是说,伏尔加河要办时装周,你来当开幕超模?”哄笑声立刻炸开,像一群受惊的乌鸦扑腾着翅膀。联合体的代表们拍着大腿,有人甚至呛出了眼泪。德米特里感觉血液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退得干干净净,只留下刺骨的冰凉。他张了张嘴,喉咙像被伏特加烧焦:“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昨天您说……要穿得正式一点……”话没说完,尼古拉的补刀已精准落下,带着冰碴般的轻蔑:“正式?正式也没人像你穿得这么……像个殡仪馆的模特!你以为你是索契海滩上的超模吗?还是说,你打算用这身黑衣服给我们的方案送葬?”笑声更响了,像无数根针扎进耳膜。德米特里僵在原地,西装裤的布料摩擦着皮肤,发出窸窣的声响,仿佛无数小虫在啃噬。他试图开口讲方案,舌头却像冻僵的蚯蚓,方案书上的字迹在眼前跳动、模糊。他卡在“产能优化”这个词上,反复三次,额角渗出冷汗。尼古拉的眼神像毒蛇,滑过他紧绷的领口,滑过他尴尬的脚尖,滑过他因窘迫而微微颤抖的手。会议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德米特里几乎是逃出会议室的。寒风刮在脸上,他才发觉自己浑身湿透,像刚从伏尔加河里捞出来。他坐在回叶卡捷琳堡的夜行列车上,窗外是无边的雪原,黑暗吞噬了一切。心中那个疑问反复翻搅:为什么我越解释,别人越不拿我当回事?为什么我的道歉像蜜糖,引来更多苍蝇?在罗刹国,解释就是认怂,是递出刀柄的手。
回到叶卡捷琳堡那栋摇摇欲坠的“共青团员”公寓楼时,已是深夜。楼道里灯泡坏了大半,黑暗浓稠得能攥出水来。德米特里摸黑上到六楼,钥匙在锁孔里转动时,指尖触到一张硬纸片。他取下来,是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没有标题,只有一行褪色的西里尔字母拼出的标语:“所有的冒犯都是权力的试探”。书页粗糙,散发着旧纸张和霉菌混合的怪味,像从坟墓里挖出来的。他狐疑地翻开,第一页写着:“当冒犯者打从心底决定冒犯你时,你的每一句‘对不起’,都在帮他丈量你的底线。你的解释,是递给他加大力度的尺子。”德米特里的心猛地一缩,仿佛有人用冰锥刺穿了胸腔。书页继续:“沉默不是示弱,是定义你的边界。谁制造尴尬,谁背负压力。”他读着读着,指尖开始发麻。书里详细描述了三招:短暂沉默术——当冒犯落下,留出沉默的窗口,让对方在寂静中自我怀疑;声东击西——不接对方的攻击语境,把话题转向具体事务;鹦鹉回话——复述对方冒犯的话,用疑问语气,逼对方澄清。最后一行字迹猩红如血:“在罗刹,权力是幽灵,它只吃恐惧的祭品。不喂它,它就饿死。”德米特里猛地合上书,心脏狂跳。这哪是心理学?分明是招魂术!他把书塞进抽屉最深处,像藏起一具尸体。可那晚,他梦见了尼古拉的脸在黑衬衫上融化,变成一张没有五官的惨白面具,面具后传来低语:“解释吧……继续解释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罗刹国鬼故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罗刹国鬼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