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制度变革以外,经济方面也发生了转变。
如今的大汉商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仅仅为了赚取钱财和转移矛盾而设立的机构,它凭借着帝国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后盾,以及遍布海外的诸多分支机构,已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垄断巨头。
垄断了丝绸、瓷器、琉璃、纸张等高端商品的海外贸易,控制了香料、宝石、金银、木材等战略物资的进口,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许多中小国家的朝廷。
帝国的货币体系也日趋成熟。
王潜力推的“金本位”与“银本位”并行制度,辅以官方严格背书的“宝钞”,形成了稳定而灵活的金融体系。
“宝钞”以其便捷性,在国内主要城市和商业活动中广泛流通,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
大汉商行下设的“钱监”,负责货币的印制、防伪与回收,通过严格的准备金制度,以黄金、白银、粮食、丝绸等硬通货为储备,维护着“宝钞”的信用,有效防范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手工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以新型纺纱机为代表的纺织技术早已普及,催生了大型的官营和私营纺织工场;
琉璃的烧制技术不断突破,不仅能生产透明器皿,更能制造出色彩斑斓的艺术品和实用建材;
冶铁炼钢技术的进步,使得农具、兵器、机械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提升;
造船业更是突飞猛进,能够建造承载数百人、远涉重洋的巨型福船。
在这些大型工坊中,传统的师徒制逐渐被规模化的雇佣劳动所取代,“工人”这一群体日益壮大,他们领取工钱,按规程操作机器,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已在大汉的土壤中悄然生长。
而遍布全国的驰道网络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则如同帝国的血脉,将各地的物资、人员、信息快速输送,确保了这个庞大帝国的高效运转。
江南的粮食、丝绸,蜀地的锦缎、井盐,西域的玉石、良马,南洋的香料、象牙,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中原,再从这里分发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除以上之外,科学技术也在一步步快速前进着。
大汉学院及其遍布各州郡的分院,如同一个个巨大的人才孵化器,持续不断地为帝国输送着各类实用人才。
从天文历法到农田水利,从机械制造到医学药理,学院培养的学子们活跃在帝国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工部的地位在帝国中日益崇高,成为汇聚顶尖工匠和科学家的核心机构。
在工部的主持下,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火器方面,在原始火药的基础上,工匠们经过不断地改进配方和形制,一种基于燧石发火原理的“自生火铳”已经在学院的实验室中被研制出来,虽然还很简陋,但预示着武器发展的新方向。
机械制造领域,杠杆、滑轮、齿轮等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水利灌溉、建筑施工和矿山开采。
农业技术的推广让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新的作物品种不断被驯化推广,确保了帝国庞大人口的粮食供应。
天文历法的研究服务于农业生产和远洋航行,更精确的历法和星图被绘制出来。
医学领域,在华佗、张仲景等名医的主持下,《大汉医典》不断完善,外科手术、传染病防治、草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太医院和遍布各地的官医署,有效提升了民众的健康水平。
而在大汉学院最深处的一间实验室里,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学者和年轻的工匠们,正围着一个由铜、铁、木材和皮革构成的复杂装置忙碌着。
那是一个基于蒸汽膨胀原理设计的模型,炉膛里的火正旺,水汽在密闭的容器中积聚,推动着一个简陋的活塞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了一个轮子缓慢转动。
“成了!先生,它真的动了!”一个年轻工匠兴奋地呼喊。
负责此事的老学者,正是当年最早跟随王潜做事的将作丞马均。
只见他抚摸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快,记下此刻,这或许是开启一个新时代的钥匙,王师当年的设想,我们终于摸到门槛了!”
这个不起眼的模型,便是未来蒸汽机的雏形。它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工业时代,已在不远处向这个伟大的帝国招手。
……
在文化方面,王潜早年的设想,已经初步成功。
“新汉学”早已取代了僵化的传统经学,成为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它以王潜倡导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核心,融合了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法家的刑名治术、道家的自然哲理,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务实的思想体系。
这套体系不仅是选拔官员的核心内容,更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着新时代汉人的精神面貌。
汉语言文字,作为帝国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力推广。
朝廷在各地设立“官学”,强制推广标准汉语和隶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