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然以后建国服装厂名气打响了,别人问起衣服出处,只知道是‘建国服装厂造的’,这名字听着也太土气了!你看刘家的永乐服装厂,人家的大品牌叫‘丰韵’,不管啥意思,一听就透着高大上,难怪人家的衣服能卖上价!”
张建国闻言,认真琢磨了片刻,觉得张云这话确实在理。
他之前习惯用自己的名字“建国”命名,建国百货倒无所谓,毕竟是进货售卖,卖的都是别人的品牌;但建国服装厂不一样,产出的衣服都是自家的门面,要是名字不好听,顾客跟人谈论起身上的衣服,都觉得别扭可不行,甚至可能因为名字不上档次,直接影响购买意愿。
思索片刻后,张建国开口道:“那……男装就叫‘双喜’,女装叫‘丽人行’怎么样?”
这名字并非他胡乱而起:“双喜”和知名乒乓球品牌读音相近,之前“以球为桥”的建交活动让这两个字家喻户晓,自带传播度,容易让人记住;而“丽人行”取自古诗,既雅致又贴合女性心理,女人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当个丽人、贵妇,听着就有档次,还能和“丰韵”这类品牌掰掰手腕。
张云听后连连拍手叫好:“建国你不愧是大学生,肚子里就是有墨水!这两个名字又好听又好记,还透着文化味儿,准能火!”
张建国笑了笑,他心里很清楚,建国服装厂的核心目标,是做有钱人的生意。
之前他和卓秋白调查过,服装行业里销量和利润往往成反比,利润越高销量越少,而中高档服饰的市场空间最大——只要定价合理,用料扎实,做工精细,完全能做到利润和销量双丰收。
和张云敲定商标后,张建国马不停蹄地找来刘强,让他赶紧去相关部门申请注册,手续越办越好,今后只要提起“双喜”和“丽人行”,就得让人知道这是建国服装厂的优质产品!
刘强立刻接下任务,还主动提议:“张哥,我顺便请人再做一批吊牌出来,吊牌上印上咱们的商标和厂址,这样衣服看着更正规,顾客也更放心。”
张建国连连夸赞:“刘强,你现在考虑事情越来越全面了,就按你说的办!费用从厂里的账上走,务必把吊牌设计得精致些。”
由于服装厂刚起步,工人队伍还在磨合,张建国没有安排大规模生产,而是一边招聘新员工培训,一边让老员工小规模试产,先做出一批货看看质量,磨合工艺和流程。
他最看重口碑,如今江城不少人都知道建国服装厂,甚至有不少商户已经提前来打听拿货价,要是产出的衣服质量不过关,不仅砸了服装厂的招牌,还会影响建国百货多年积累的金字口碑,得不偿失。
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招来的工人里,有常年做纺织的老手,也有刚放下锄头的新手,纺织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差距明显——有的衣服做工精良、走线工整、手感顺滑,有的却摸着粗糙,针脚疏密不一,甚至还有跳线、线头外露的情况。
虽然这些有瑕疵的衣服降价处理也能销售,但张建国并不满意。
他始终觉得,衣服穿在身上,舒服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款式。“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谁都想穿得体面好看,而他要做的是有钱人的生意,这些人的眼光最毒辣,对细节要求极高,绝不能敷衍。
要是服装厂的衣服质量时好时坏,跟开盲盒一样,顾客买一次失望了,下次就再也不会光顾,甚至会四处散播负面评价,砸了刚立起来的招牌,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张建国走进车间巡视,看到工人们干活都很卖力,没有偷懒耍滑的,便重点观察大家的操作手法和细节处理,很快发现有几位工人的手艺格外熟练,动作又快又标准,锁边、钉扣、熨烫都做得一丝不苟。
他心中暗自满意,悄悄在一旁多观察了一阵,最终留意到一个叫李洪的组长。
李洪看着不到三十岁,留着利落的短发,模样十分精干。
别看他是个男人,手上功夫却不比女人差,针线布料在他手里辗转翻飞,没多久就能精准拼接成型,针脚细密均匀,几乎看不到瑕疵。
而且他为人热心,中途有工人要上厕所或者遇到技术难题,他都会主动接过对方手里的活,耐心指导新手,丝毫没有架子,车间里不少工人都愿意跟他请教。
张建国对他很是赏识,上前询问后才知道,李洪家里以前是做裁缝的,他小时候就看着母亲在灯下缝补衣服,耳濡目染之下,自然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来建国服装厂之前,他一直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帮人缝补衣服谋生,手艺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所以做起厂里的活才如此得心应手。
张建国心中有了主意,把那些手艺熟练、表现突出的工人都召集到一起,约莫有七八个人,都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
大伙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服装厂今天刚开业,厂长这是要新官上任三把火,给我们下马威?”
这话刚说出口就被反驳:“不可能!张厂长对员工的好,在江城是出了名的,工资给得高,还管午饭,哪会特意来给我们难堪?说不定是有重要的事要安排。”
就在大家窃窃私语时,张建国走了进来,众人立刻闭上嘴,齐刷刷地看向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和忐忑,想知道他要宣布什么事。
张建国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今天把大家叫过来开个短会,是想问问大伙,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同时提高衣服的产量和质量?”
他把刚才巡视时,发现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如实说了出来,没有指责谁,只是诚恳地补充道:
“在做衣服这方面,我是个门外汉,你们都是行家,最有发言权,不管是工艺改进、分工调整,还是培训方法,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只要管用,厂里一定支持。”
可工人们听后却面面相觑,谁也没敢先开口。
他们和张建国还不算熟悉,不清楚他的脾气,都怕自己的想法不成熟,说错话引得厂长不快,反而丢了工作,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冷清。
张建国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大家是有顾虑。
这时,李洪左看右看,犹豫了一下,还是主动站了出来:
“张老板,我有一个想法。”
喜欢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