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这边的装修已近尾声,张建国掐指一算,顶多再等两天就能彻底收工。
虽说装修期间他没能亲自盯场,却特意托付了许友庆帮忙照看着。
许友庆做事向来细致,每日都会把进度和细节一一告知,大到墙面刷漆的颜色深浅,小到门窗合页的松紧,从不含糊。
红太阳里头的装修水准没得挑,墙面刮得平整如镜,地板铺得严丝合缝,眼下只需把散落的木屑、水泥块这些建筑垃圾彻底清干净,再开窗通通风散散味儿,就能正式开门迎客了。
这次张建国没打算搞什么开业典礼。
毕竟上回服装厂开业时,已经请朋友们都来捧过场,他们或多或少都带了礼物,有的送了寓意吉祥的匾额,有的拎了上好的茶叶酒水。
这次再请客,保不齐要被人背后议论,说他贪图那些礼份子,故意借开业敛财。
再说了,上次聚过一次,大伙儿也都碰了头,这回实在没必要再折腾,安安静静开张,把实惠让给顾客才是正理。
张建国站在红太阳门口,那块“红太阳”的旧招牌,早已让装修师傅拆了下来,留下的痕迹也被精心修补平整。
招牌可是店铺的脸面,必须换新的,不仅要新,还得比老招牌更响亮、传播更广。
不然日后别人提起,还是一句“哦,就是原来的红太阳啊”,这话要是传到他耳朵里,心里肯定不舒坦。
这两天他已让人定制了新招牌,黑底鎏金的字体,边角还镶了一圈亮晶晶的灯串,以后这儿就叫“建国服饰城”。
他要的是,日后提起红太阳这个地界,人们先想到的是建国服饰城,然后才是那个旧名字。
既然定名服饰城,自然要专门卖衣服。
先前创办了服装厂,如今又收购了红太阳,张建国的资金难免有些吃紧,建国百货每天的利润几乎都被他抽去投给了服装厂,连母亲何玉芳都打趣他是“把家底都押上去了”。
眼下服饰城装修好了,他巴不得赶紧营业,好盘活资金,让手里的现金流活络起来。
张建国打算先在服饰城里设两个专柜,男装叫“双喜”,女装叫“丽人行”,都放在正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先把服装厂生产的衣服摆进来。
他特意让人把专柜的货架刷成奶白色,打磨得光滑无毛刺,挂钩用亮闪闪的铜制款,衬得衣服更有质感,连试衣间的门帘都选了碎花细布,粉白相间的小朵蔷薇缀在上面,风一吹轻轻晃,透着股雅致。
还没摆货,光看这架子和布置,就比别家铺子亮堂三分,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扒着玻璃往里瞧。
紧接着,他又让人在外面挂出条幅:诚招服装商户入驻,开业初期租金从优!条幅是大红底配黄字,足足有两米多长,牢牢固定在临街的墙面上,老远就能瞧见,喜庆又惹眼。
不到半天,就有三个做布料生意的老板找上门,都是在附近集市摆摊的,搓着手一脸热切地问能不能租个角落,摆些花布、绸缎样品。
张建国笑着应了,还让夏林给他们沏了热茶,坐在临时搭的木桌旁,细细讲了租金算法和入驻规则,几人听得连连点头,当场就拍板定了下来。
他心里还有个念头:既然想做高端生意,是不是该设个专区承接定制服装?
他知道,江城不少富商阔太偏爱独特款式,市面上的成衣很难买到合身又合心意的。
要是能安排几个手艺好的裁缝,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用料上乘、做工精细,说不定能开辟出不小的商机,还能打响服饰城的名气。
下午他特意去了趟服装厂,找到李洪。
李洪正蹲在缝纫机旁锁边,哒哒的机器声此起彼伏。
见张建国来,赶紧停下手里的活,用袖子擦了擦手:“老板,有啥吩咐?”
张建国指着堆在角落的几块绸缎,那是他特意采购的上好料子,摸着光滑细腻:
“厂里有会做旗袍、西装的老师傅不?服饰城想搞定制,得找手艺硬的,不能砸了招牌。”
李洪眼睛一亮,拍着胸脯道。
“那可太有了!王婶子以前在上海的老字号裁缝铺待过十几年,做旗袍一绝,盘扣、滚边的手艺没得挑,穿在身上显身段;还有老周,专做西装,针脚比尺子量得还准,版型正得很!”
张建国心里落了底,让他把人记下,叮嘱务必提前沟通好,等开业就调去服饰城的定制专区。
安排得差不多了,张建国再回到服饰城门口,盯着里面的布局看了半晌,又觉得缺了些什么——鞋子、配饰也该有。
既然叫服饰城,就得把身上穿的、脚上蹬的、脖子上挂的都配齐,让顾客能一站式买齐行头。
想到这儿,他又拿出一笔钱,计划再设个鞋履专区和配饰专柜,鞋子选皮质柔软的款式,配饰则备上发簪、围巾、手套之类的小物件。
红太阳面积够大,压根不愁摆不下,而且离建国百货不远,地处江城繁华地段,人流量大,开业后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