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蒸不好饭

首页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诡秘世界封神 九叔:简化金光咒,晒太阳就变强 规则怪谈:冲了鬼新娘,我不当人了 我在东瀛当黄毛 惊悚世界,我的小弟有亿点多 规则怪谈:圣母?我装的 算阴命 那些年,我在下面兼职的日子 我在冥府直播精神分裂后爆红了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蒸不好饭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全文阅读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txt下载 -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最新章节 - 好看的悬疑小说

第195章 风雪夜归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95章 风雪夜归人

当张起灵从广西回来时,东北已经进入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了。

张海桐的屋子里也点起好几排烛火。这倒不是他学张瑞山,而是原本几盏蜡烛已经无法满足夜里做事了。

长时间待在光线昏暗的地方高强度使用眼睛,看东西很容易重影。为了不让自己近视或者年纪一大把得老花眼,张海桐让人也给自己做了两个灯架子。左右两边各一个,每个五排,每排点满蜡烛。

整间屋子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难怪张瑞山喜欢点那么多灯。当时还以为是有什么机关风水一类的讲究,万万没想到原因这么单纯。

想起这位长辈,张海桐下意识抬头看向开了一条缝透气的窗户。窗外天色渐晚,只能看见细碎的雪粒下坠,静中取动,倒有几分雅致。

外人很难把这种正常的美学艺术和张家联系在一起。包括从前的张海桐,也经常用一套诡谲莫测的方式面对这个世界。反而忽略了本家某些十分有人味的小景。

那条缝隙透出雪光,张海桐看了一会儿,感觉雪光暗了一些。院子里传来吱嘎踩雪的声音,很快人影来到窗边将那条窗缝撕开。几瓣雪花飘落窗台上,张海桐迎面望去,正好对上小哥那张年轻的脸。

他瘦了点,头发被风吹的凌乱,胡乱在头顶支棱。发顶堆了一层薄薄的雪花,随着他的动作簌簌落下。

小哥低头看张海桐,目光从他的脸落到桌案上。桌子和窗户有一段距离,因此小哥只看见一片溶溶烛光。

“回来了?”张海桐起身走到窗边,往他身后看去,没人跟着。天边余晖还未全然消失,乌云翻滚着,眼看风雪不会停。“怎么没人跟着。”

“嗯。”小哥点点头,转身走到门边。他将门推开一条缝,侧身进来又关上。“天气冷,没必要跟着到处走。”

小哥似乎有点疲惫。张海桐莫名感觉他是不想和人讲话,来往应酬也很耗精力。哪怕族人们未必话多,但一群人在周围跟着也是一种隐形的压力。

张海桐看他坐在椅子上,原本支棱着的头发因为室内温度和坐下的动作塌了下去,变得十分柔顺。

“累了就回房间睡觉。”泗州古城后,张海桐和小哥的相处模式基本都是这样——简单高效,修饰词很少。

“房间太冷,不想让人烧炕。”小哥回了一句,眼看准备坐在椅子上睡。张海桐对着小孩的肩膀捏了一把,指着不远处的帘子。青灰色帘子后面是一张床,不大,刚好一个人能睡。

他的意思很明显,让人去里面休息。

小哥似乎习以为常,直接走进去,躺下就睡。他们之前相处的时间也很少,每次相处话也很少。相对来说,肢体动作有时候比话还多。

小哥许久没回来,屋子里就算有人打理也来不及清洁铺床。更别说天寒地冻的,炕和地龙一时半会也烧不起来。睡那房间和冰窖没区别。

按照他的性格,在清醒状态下也没有麻烦别人的习惯。张海桐很早就发现,除非有什么必须达成的目的,不然小哥很少和别人提起自己的事,更不要说麻烦别人为自己做什么了。

他好像在尽力避免自己和别人产生联系,除非有人死皮赖脸的追着他,不然很难将之拉到正常的人际关系之中。张海桐认为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人在年幼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就会产生逃避行为。

就像张海侠格外珍视南部档案馆的“家人”,就像张海楼格外吝啬的情感和诡谲的性格。人的成长与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而一个实力强大的人逃避一些东西非常容易。因为强大,他们能做到长年累月不和人深入接触而不妨碍行动。

这大概也是张起灵任性的资本。

对付他这样的人,要么你死皮赖脸的追着抓着,要么就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情感。他与张海客的亲近,大概率是因为张海客这家伙相对其他张家人来说非常外放,而且不受他人影响,对小哥的存在有自己的判断。

而那个阶段的小孩除了和张海桐关系亲近一点,似乎也只有张海客走的近了。

张海桐望着小孩的脸,不知为何总觉得他年幼。明明年纪比海楼海侠还大,但对着那张脸,他总觉得小哥还是小孩。

张海桐帮小哥放下帘子,吹了几盏蜡烛,打算赶紧做完剩下的公务。然后在椅子上将就一晚。出门在外什么地方没睡过。尤其是树上,堪称小龙女睡麻绳。椅子相对来说还算舒服。

北部档案馆安排出去的人手不多,大多混迹在朝鲜、俄国边境,一部分则留在蒙古。

深入各国国境的更少,很少传回信息。一旦传信,只有三种可能。一是自己出事了,需要紧急传递信息,防止断联失去现有线索。二是紧急情况,事情太麻烦一个人无法解决,需要加派人手。三是例行报告,每年一次。

如果一个人超过两年没有音讯,北部档案馆会默认这个人死了。

这一点和南部档案馆相似。东部档案馆的和西部档案馆的运行机制完全不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家留下来的人本来就少。张瑞山解决那群日本人的时候又折了十几个,更让老宅稀疏的人口雪上加霜。这个行为虽然过于直接,但如果不先出手,等那些人深入,损失只会更多。

先下手为强很符合张瑞山的性格。张海桐认为如果是自己,肯定也这么干。

人少了,其实事也就少了。大宅里的东西也几乎搬空,北部档案馆卷阀里只最近几年北方各地收集回来的信息、陈年卷宗和地底最下面一层的老棺材。

在小哥离开的这两个月,张海桐已经把北部档案馆庶务全部理清,可以保证短时间离开后档案馆照常运行。

北部档案馆还有驻守的人,小哥必然不可能自己进青铜门。思来想去,似乎最合适的人还是自己。到时候再挑几个年轻人一起,这才算一支像样的队伍。

想着想着,最后几笔写完。张海桐伸了个懒腰,将蜡烛用铜斗熄灭。屋子陷入黑暗,嵌着玻璃的木框窗户紧紧关着。风雪呼啸,张海桐在这声音中逐渐睡去。

今晚是个平安夜。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请大家收藏:(m.20xs.org)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