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考生中,其中担任宰相副宰相的有九人。进入宋史正传的达24人,对后世的影响横跨文学,思想,政治,乃至军事多个领域,简直是文曲星集体下凡。】
(结果文曲星集体下凡都拯救不了那个积贫积弱的宋朝)
(重文轻武,强干弱支,大宋不灭谁灭啊)
(状元章衡,章惇族侄。苏轼修苏堤时助攻,是苏轼很佩服的人)
(就因为状元是侄子,章惇直接放弃了做官,再考了下一科,又中进士)
(千年龙虎榜,所谓的天才只是你能见我的入场券[看])
{现在老祖宗们看了就要惊叹一句“哇塞”,文曲星都下凡了。
被状元多次帮助的苏轼想起子平兄的才华:“子平之才,为自己所不能及。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章衡看着叔父:“叔父,实在是不值啊。”
章惇一脸骄傲的看着侄子:“你的才华,众人所知,吾不及你,不过这次吾就不放弃了,吾也要改变大宋尽一份力。”
章衡:“那就让我们叔侄二人齐心,为官家效力。”
没有考中进士的很是绝望,他们努力了一辈子,殿试的影子碰都没碰到,现在天幕告诉他们有个人考过了,就因为没考过侄子,放弃了。内心阴暗爬行。
皇帝们都嫉妒这位仁宗皇帝了,他们得到一个人才不容易,这仁宗一次就给他送来24个。
汉·掌上明猪他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好过:“人才这么多,你们都打不过异族,朕现在实在无法想象你们有多无能。”
唐·李二凤:“身为一朝皇帝,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要知人善用,但是你们宋朝皇帝显然没有学会。”
秦·祖龙:“如此多的能人,如果物尽其用,你们大宋就不会后世嘴里的皇帝不行的“怂朝”。”
明·Judy:“你们宋朝皇帝辜负的能臣义士不尽其数。”
宋仁宗听着天幕内容,看着这届科举榜,这次他要让这些人统统发挥其真正的才能,各司其职,扭转当下局面,他大宋不是“大怂”。}
【有人问,如此超强阵容的考场上,要多高的才华才能荣登一甲呢?
这届科考的探花叫罗恺,榜眼叫窦卞,状元叫章衡,听着都不熟,但是我们不熟悉,不是因为他们才浅,而是他们都是实干家,忙着在官场上大展身手。根本没空在那怀才不遇,伤春悲秋,苏轼曾盛赞状元章衡说:“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这三名不太出名,是因为入京忙大事去了,天天在殿堂上尔虞我诈的,哪有多少时间去做诗[看][看])
(状元章衡,授上柱国,册封吴兴县开国伯。
榜眼窦卞,为人刚正,受王永年案牵连去职。
探花罗恺,官至知州。)
(这三名可能仕途顺遂,没时间emo[干饭人])
(这么说吧,就算各位网友集体穿越过去,把学过的全部用上,也干不过背诵天团。)
{虽然回到京城,但是因为自己口无遮拦,再次无所事事的苏轼,本来看着天幕消遣消遣的苏轼不服,他怎么感觉天幕是在阴阳他呢,本来就因为最近的事情烦闷,这些后世还揭我伤疤,我知道子平兄有能力,文武双全,怎么了,自己也是有才能的,只是不屑于那些人争斗罢了。既然你们这样说了,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夫人,给我拿笔墨来,为夫现在感悟颇多。”
而其他仕途不顺的诗人也感觉后世这是在说自己,也决定多写些诗歌赠送给他们“亲爱”的后辈们。
有些人还说:“你们来呀,吾也想试试你们的才气如何。”
听着天幕,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政务,章衡三人摇了摇头:“官家交给我的事情这么多,还真没有闲工夫写诗作词,抒发感情。”}
(气得转投西夏[九转大肠])
(你别说,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殿试中把张元淘汰了,这兄弟回乡后又被老家的县令打了一顿板子,气得扭头带家眷投了西夏,官拜中书令带着西夏军揍得北宋军抱头鼠窜后,题诗道”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看]。)
{正在和张元一起参加科考的友人瞬间离张元一米远,没想到这还是个狠人,也有些为张元感到担忧,也不知道官家将如何处置张元,毕竟这不是这里面也不只有张元的错,那个县令也不是好人。
京城参加科举的一群人也很震惊,后世是玩笑话,但他大宋是真发生了。
张元本来很是慌张,但是很快平静下来,他没想到后面他会做出这样的事,一定是生活不下去,他才会另谋出路。现在他在京城,官家、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也逃不到哪里去,是杀是剐悉听尊便。
朝堂上也开始为这事开始争论不休。
“官家,赶紧下令捉拿张元,决不能放过叛国小人。”
“官家不可,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既然要与周边决裂,就需要能打仗的将士,臣看张元是有本事的,何不饶恕他,为大宋效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怎么办?我的大学生活被围观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怎么办?我的大学生活被围观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