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孙承宗黯然下野,这一战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终结,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打到他的老家高阳,孙承宗率全族携城中军民抵抗,孙氏举族遇难。
大凌河城中的祖大寿向清军投降后,又哄骗皇太极说要招降锦州,借机逃回来。
他继续掌控辽东将门利益集团及关宁军,又赚了十多年辽饷,直到崇祯十五年时再度向清军投降,关宁军归属成长起来的吴三桂执掌。
且在此期间,关宁军多次纵清军入关劫掠,坐地起价让朝廷增派军饷,俨然将对抗异族的民族战争和抵御侵略的卫国战争当成了为自己的军事集团牟利的一场商业行为。
而后明朝内部义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殉国,明朝政权南渡,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打败汉人起义军,最后平定天下,剿灭南明和义军势力,受封为平西王,成为了千古唾骂的贰臣,当然这是后话了。】
“千古贰臣?”
“骂得好!该当此骂名也!”
大唐时空的百姓狠狠的在地上啐了一口,嫌弃的又踩上了几脚。
对于强盛于世界的大唐而言,外族?呵呵,插标卖首之徒罢了!
“关宁军要什么朕给他们什么,朕节衣缩食,继位以来一件龙袍都未曾添置,生怕苦了前线关宁军将士的心。”
“结果呢?”
“关宁军居然背叛了朕!”
“祖大寿该死!吴寿该死!吴三桂该死!”
“千古骂名的贰臣,好啊好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红温了,大声的在勤政殿内斥骂着。
“军队只能掌握在中央的手里。”
李世民看完天幕对明末战争的深度分析后,感慨道:
“军队才是皇权最大的依仗啊!”
【我们来回归话题。
1635年,明朝崇祯八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率领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降察哈尔部,并获得了历代传国玉玺。
有了蒙古人的法理传承存在和帝印玉玺,皇太极在沈阳正式称帝,后金改国号为“大清”,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地位列于六王中的第三位,时年仅二十四岁。
因为有了这次功劳的存在,多尔衮更受到了皇太极的信重。】
“咱打了鞑靼这么多年,只是顺着故中山王的战绩继续扩大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咱常说蒙古是我大明的头号大敌人,蒙古只是去除了帝号,但他们依然有帝国法理的存在。”
朱棣语重心长的道:“曾经蒙古一路向西征服无数国家和民族,征服了波斯,征服了天竺,征服了更多的地方,又夺去了南宋的帝号。”
“老大,你总该知道你爹我为什么执着于北伐了吧?”
朱棣好像在语重心长的教导自己的孩子,我不是为了贪图功劳和兴趣,才一直北伐的。
朕不和你们说,是怕你们不能理解,现在天幕把朕这么多年心里的苦处和背负说出来了,你们总该懂了吧?
朱高炽一脸怀疑的模样,不信任的看了眼他老爹那副心怀天下的“伟大”模样,好像在说“您确定您是这么想的”?
看的朱棣差点炸毛跳起来给太子爷一脚。
【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率军出征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在被清军围困了四十余日后,出城投降,并在汉江南岸的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史称“丙子之役”。
此战后,多尔衮带回了两个朝鲜公主做自己老婆。】
多尔衮:???
这大可不必在天幕上细说。
【多尔衮一生有四妻六妾,但是他的子嗣却非常的匮乏,只有一个女儿。】
多尔衮:???
老衮头忽然觉得,南面听说他们的医术挺不错的,也许咱应该早点去看看,别是什么毛病啊!
十个老婆都生不出来一个儿子吗?
天幕刚才所讲,我未来莫不是如司马师一般的人物?
自己辛苦一生,却没有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只能眼睁睁的将所有事业过渡给自己的弟弟。
【1638年,皇太极任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与豪格兵分两路,南征明朝。
清军从董家口入关,一路劫掠山西,破济南,诛杀了明朝宣大总督卢象升,然后北掠天津、迁安,从青山关返回。
此次南征,清军往返扫荡数千里,攻陷城池三十六座,克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六万,给予明朝沉重打击。
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三人常常被视为明末三大支柱,而卢象升则更被人敬佩。
卢象升是一个爱国者,他不同于朝中争权夺利的文武官员们,他的每次出仕都是为了天下社稷安危而去。
纵然身负重病、年龄老迈,这位令人敬佩的儒将却依然披肩挂帅而去。
别人不敢打的仗,他敢打,别人不敢对的将,他敢对。
但也正是如此,因为卢象升放不下对大明百姓的牵挂、对社稷江山的留恋,他才会被朝廷一步一步的逼入到了绝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