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师父,快说说,这大黄香蒲汤是怎么个神奇法?材料咋配?怎么做?”
张仲景仙师故作神秘地一笑,然后慢悠悠地说:“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这大黄香蒲汤啊,需要大黄四两,香蒲一两,黄连三两,地黄半斤,还有牡丹皮六两。按照咱们现代的换算标准,一两大约等于5克,所以啊,大黄就是20克,香蒲5克,黄连15克,地黄25克,牡丹皮30克。怎么样,这配方听起来是不是挺有分量?”
小弟子一听,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哇塞,师父,咱们这是要炖一锅药膳火锅吗?”
张仲景仙师被逗乐了,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哈哈,你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丰富。不过啊,这可不是什么火锅,这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咱们得把这五味药材准备好,然后放到一大锅水里,嗯,差不多就是你家那洗菜的大桶装满水的量,煮啊煮,煮到水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六升左右,这时候,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汤药,温温的,一天分三次喝下去,保证你药到病除,精神焕发!”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又问:“师父,这药喝起来啥味儿啊?不会比中药还苦吧?”
张仲景仙师笑着摇了摇头:“苦是肯定的,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嘛。不过,你想想,这药可是能把你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宝贝,喝的时候心里默念‘为了健康,拼了!’,说不定就不觉得那么苦了。”
说完,张仲景仙师又补充了一句:“哦对了,要是这病严重到喉咙肿痛,连喝水都困难,那咱们还有招儿,就是用针灸,扎一下手指尖的少商穴,放点血出来,这叫‘刺血疗法’,能迅速缓解喉咙的不适。”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师父,这听起来好疼啊!不过,为了治病,弟子愿意一试,大不了就当是被蚊子咬了一口!”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点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但是啊,如果病人的脉象忽快忽慢,眼睛还往里凹,那就危险了,这是病情恶化的征兆,恐怕……”
小弟子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紧张地问:“师父,那……那该怎么办?”
张仲景仙师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哎,这时候,咱们中医虽然神通广大,但也得承认,有些病,人力有时而穷。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陪伴他们走完最后一程。所以啊,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身体,防病于未然,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不让师父操心。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聊聊这脉诊的事儿。脉诊啊,那可是中医的独门绝技,通过摸病人的脉搏,就能判断出病情的轻重缓急,简直就像给身体做了一次“B超”。不过,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得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望闻问切”中的“切”之精髓。
就像咱们前面提到的,如果病人的脉象急大而数,那就是病情比较危急的信号,得赶紧采取措施。而脉象忽快忽慢,那就更不得了了,说明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已经乱了套,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随时可能出事故。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眼睛眨巴眨巴,像是刚从迷雾森林里走出来的小鹿,一脸求知欲地问道:“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知道温病要是用了泻下的法子,结果拉肚子拉个不停,这时候该咋整呢?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方子能救场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又不失神秘。“哦,这事儿啊,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他捋了捋胡须,那胡须白得跟雪似的,却透着一股子智慧的光芒,“温病嘛,有时候咱们得用泻下的方法,让体内的热毒有个出路。但是呢,要是泻过了头,大便变得稀稀拉拉的,像秋天的细雨一样没完没了,那你也别太担心,一般情况下,身体自己会慢慢调整过来的,就像是小孩子摔了一跤,哭两声就自己爬起来了。”
“不过,”仙师话锋一转,眉头轻轻一皱,那表情就像是在说:“但事情总有例外。”“要是这拉肚子拉得停不下来,还伴随着肚子胀得跟个小鼓似的,那就得注意了,这可能是脾胃受了伤,得赶紧调理调理。这时候,茯苓白术甘草汤就是你的救星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一脸期待地问:“茯苓白术甘草汤?听起来好高大上啊!这方子怎么配呢?快跟我说说!”
仙师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这方子啊,简单又实用,就像是大自然的馈赠,专门来对付这种脾胃不和的。茯苓呢,咱们得用上四两,白术三两,甘草一两,记得哦,这里的‘两’要是换算成现代单位,那就是一两等于5克。所以,茯苓得20克,白术15克,甘草5克。这三味药,就像是三个好朋友,齐心协力帮你把脾胃调理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