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我慢慢道来。这人啊,要是中了暑气,正常情况下,那汗水应该跟开了闸的水库似的,哗哗地往外流,为啥?因为身体得散热啊,就像你热得不行,得找个风扇吹吹,或者来个冰淇淋降降温是一个道理。但要是有人中暑了,汗水却愣是一滴不出,嘿,这就麻烦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奇地问:“为啥麻烦了呢?难道汗水还藏着什么大秘密不成?”
仙师哈哈一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对头!汗水那可是身体的‘自然空调’,不出汗,身体里的热气就没法散出去,这不,体温就噌噌噌往上涨,跟火箭发射似的。所以啊,发热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汗水憋着不出来的朋友。这时候,你可千万别想着再给他发汗了,为啥?因为这时候的身体已经热得跟蒸笼里的馒头差不多了,再发汗,那不是火上浇油嘛!”
“想象一下,你要是已经热得快要融化了,突然有人给你披上一层厚厚的棉被,说:‘来,发个汗,病就好了!’你啥感觉?是不是想大喊:‘大哥,你这是要烤熟我吗?’”仙师边说边比划,逗得小弟子咯咯直笑。
“所以啊,发汗这事儿,得看时机。中暑的时候发汗,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让病人更加烦躁不安,就像被关在蒸笼里的猫,急得团团转,严重的还会失声,为啥?因为肺里的津液都被烤干了,那声音自然就哑了。再严重点,呼吸都变得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这在中医里叫‘息高气贲’,这时候啊,情况就相当危急了,治疗起来难度可就大了去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插嘴问:“那,仙师,中暑了到底该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吧?”
仙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别急,小徒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中暑了,首先要做的是把病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他好好休息,就像给手机找个凉快地儿降温一样。然后,可以给他喝点淡盐水或者绿豆汤,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这就好比是给身体加油,让它有力气继续散热。”
“当然啦,如果症状严重,比如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啥的,那就得赶紧送医院了,毕竟咱们中医虽然神奇,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嘛。记住,关键时刻,还得靠现代医学的帮忙。”
说到这里,仙师突然话锋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啊,小徒,预防总是胜于治疗的。夏天到了,大家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吃冷饮,别老呆在空调房里,适当出出汗,让身体自然调节,这样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炎炎夏日哦。”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午后,小弟子汗流浃背地跑来,一脸焦急地问:“师父啊,我有个朋友最近热得受不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情烦躁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嘴里还嘟嘟囔囔说些听不懂的话,舌头红红的,脉搏跳得跟敲鼓一样快。您说,这是咋回事儿啊?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救救他?”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哈哈,你这小子,问题还真不少。不过嘛,这事儿简单,你朋友这是被暑热给‘撩’到了,心火旺盛得跟火山爆发似的。别担心,咱们有个专治这种‘热情过度’的方子——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保证让他凉快下来,睡个安稳觉!”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哇,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师父,快给我讲讲这方子怎么做,我好去救朋友于水火之中!”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这方子啊,就四味药,简单又实用。黄连三两,半夏半升,石膏一斤碎(记得用棉布包起来哦,不然它太调皮了,到处乱跑),甘草二两炙过的。对了,为了方便你理解,咱们把古代的分量换算成现代的,一两大约等于5克。所以,黄连就是15克,半夏嘛,大约是现在的12克(这里咱们就大致估算一下,毕竟古人没那么精确的量具),石膏那就是整整50克,甘草则是10克。怎么样,清楚了吧?”
小弟子一边点头一边记录,心里暗自嘀咕:“这石膏得有多少啊,不会是让我砌墙用的吧?”
仙师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大笑道:“别瞎想,石膏虽然多,但它可是清热解暑的高手,少了它,这方子可就不灵了。至于怎么熬,听好了:把这四味药放到锅里,加上五升水(大约就是十瓶矿泉水的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剩下三升药水(大约六瓶矿泉水的量)。然后,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药水,分三次,早中晚各喝一次,保证药到病除!”
说到这,小弟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师父,您刚才提到的脉数,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就是说心跳得特别快?”
仙师赞许地点点头:“孺子可教也!脉数,就是指脉搏跳动的次数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像你朋友那样,心跳得跟打鼓似的。在中医里,脉数往往提示体内有热,尤其是暑热侵袭心脏时,心火亢盛,血液流动加速,脉搏自然就快了。所以啊,看脉象也是诊断病情的一门学问,学会了,你就能成为半个‘神医’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