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不错!你能这么快就理解并掌握这个方子,为师真是欣慰!记住啊,中医之道,在于辩证施治,同一种病症啊,可能因为体质不同、病因不同而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咱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一定要灵活运用啊,切不可生搬硬套!”
小弟子恭敬地行礼:“弟子谨记师父教诲!一定会努力学习中医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
说完啊,小弟子就兴冲冲地跑去抓药准备给病人煎药了。而张仲景仙师呢?则继续坐在他的医馆里,等待着下一个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
有一天,有个小弟子,一脸愁容地跑来问:“师父啊,我这有个病人,得了伤寒,然后呢,吃了些汤药想发汗解表,结果却拉肚子拉到停不下来,肚子还硬邦邦的,像个石头似的,这可咋整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说:“哦?这事儿啊,简单!让我来给你上一课,关于伤寒的那些‘肚子囧事’和如何搞定它们的绝活儿!”
张仲景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伤寒啊,这家伙可不简单,它要是来了,你得小心伺候着。一不小心,用错了药,比如本该发汗却误用了泻下的药,那可就热闹了——病人开始拉肚子,拉得停不下来,肚子还硬得像块石头,心里头那个堵得慌啊!这时候,你要是给他来个泻心汤,想着把心里的那股子郁气给泻出去,嘿,有时候还真不管用,反而拉得更厉害了!”
小弟子一听,瞪大了眼睛:“啊?这还带反噬的?”
张仲景笑得更欢了:“可不是嘛!这时候啊,有些医生可能会想,既然泻心汤不行,那就来个理中汤吧,想着温暖温暖中焦,调理调理脾胃。结果呢,还是不管用,为啥?因为这拉肚子啊,根儿不在中焦,而在下焦!这下焦啊,就像是身体的下水道,一旦堵了或者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大了!”
小弟子挠挠头:“那……那咋办呢?”
张仲景神秘一笑:“别急,咱有绝招!这时候啊,就得用上赤石脂禹余粮汤了!这俩宝贝啊,就像是给下焦的‘下水道’装上了一个超级过滤器,能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过滤掉,让肠道恢复宁静!”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哇!这么神奇?快说说,这方子怎么配?”
张仲景捋了捋胡子:“听好了啊!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一斤,禹余粮一斤。记住啊,这古代的斤两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得换算一下。古代的一斤啊,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00克,也就是半公斤。但为了方便计算,咱们就按照一两等于5克来算吧。所以啊,赤石脂50克,禹余粮50克,这就是一副药的量了!”
小弟子拿出小本本认真记录:“嗯嗯,记住了!那……这俩药材有啥作用呢?”
张仲景耐心地解释道:“赤石脂啊,这东西可不简单!它颜色是红的,就像是大自然的血色宝石,能入血分,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的功效。就像是给肠道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那些想要逃跑的‘坏东西’都无处可逃!而禹余粮呢,这东西长得就像是小石头一样,但它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哦!它能重镇安神、涩肠止泻。就像是给肠道加了一个‘定海神针’,让那些躁动的‘坏东西’都老实下来!”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原来如此!那……这方子怎么煎服呢?”
张仲景微微一笑:“简单!把赤石脂和禹余粮都打碎,然后放到锅里,加上六升水,注意啊,这古代的升跟咱们现在的可也不一样,但为了方便计算,咱们就大致估算一下吧。六升水啊,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六瓶矿泉水那么多。然后啊,用小火慢慢煮,煮到只剩三升水的时候,就可以把药渣过滤掉了。这三升药水啊,要分成三份,早中晚各服用一份,温温的喝下去,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哇!师父,您这医术真是太高明了!那……要是这方子还不管用呢?”
张仲景哈哈一笑:“要是还不管用啊,那咱们就得换个思路了!你想想啊,这拉肚子啊,就像是身体在排水,要是排水排得太厉害了,那身体里的水分可就不够了。所以啊,这时候我们就得想办法让身体保留一些水分,怎么保留呢?利小便呗!让身体通过小便来排出一些多余的水分,这样肠道里的水分就不会那么少了,拉肚子也就能缓解了!”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师父,您这医术简直是出神入化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像您一样厉害呢?”
张仲景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别急,慢慢来!医术这东西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你得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病人的感受,去理解他们的痛苦和需求。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
小弟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师父,我一定会努力的!不辜负您的期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