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建成兄弟带领的义军兵临城下之时,并未下令立即攻城。
温大有站在营帐之中,看着地图,上面标记着即将攻打的城池的位置。温大有言道:“李将军,此次兵临城下,咱们的策略甚是关键。”
李建成:“温大人,目前我们还未直接攻城,只是先派人去喊话,告诉城中人愿意投降归附的可得生路,百姓若想归家进城也放行。”
李世民点头补充道:“我们义军是为了解救百姓与苦难,我们不能滥杀无辜,这城若能以善举收服,也可减少伤亡。”
温大有建议道:“殿下仁善,此乃大善之举。不过我以为,在喊话之时,还需多强调宣传一些我军的正义性。比如告知城内百姓此次起兵乃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对抗那昏庸残暴之辈,让城中人从心底认同我军。”
温大有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两位将军,我们虽说要放百姓归城,但需防范有些城中守军借此机会让老弱残兵扮作百姓混出城来,甚至偷袭我军。”
李建成一惊,道:“温将军提醒得甚是。那依将军之见,我们当如何防范?”
温大有接着说道:“殿下可在城门外设下几处观察哨位,仔细甄别出城之人。对于出城百姓可先安置在特定区域,待查清楚后放行。对于可疑之人则先扣押,审问明确后再做处理。同时,在喊话内容里可说明我们对城中百姓和守军的态度区别,明确表示只对负隅顽抗者严惩,而对于无辜百姓和真心归降的守军绝不加害。”
李世民问温大有道:“将军此策周全。还有个问题烦请温大人指点一下,我等对于那些出来归附的将领和士兵,也应有个定例。是直接收编,还是要筛选一二?”
温大有答道:“将军考虑及是,对于前来归附之人,可先进行一番排查,确保他们没有与城中守军暗通款曲。而后对于那些青壮有力、品德尚佳者可先收编入伍,对于一般的士兵则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岗位。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厚待遇,让他们尽快感受到我军的包容和大度,好生为我军效力。”
李建成欣慰地说:“温将军考虑得周全细致,这些建议对我们收服此城大有裨益啊。”
于是,李家兄弟先行命人向城中喊话,但凡有人想要出城投降或是归附的,义军将让出生路,城外有百姓想要归家进城的,也任由他们自由出入。
然而,郡丞高德儒却紧闭城门,妄图负隅顽抗,阻拦义军的进攻。
六月八日,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身先士卒,亲自越池攀城,这使得将士们大受鼓舞,勇猛冲锋、英勇出击。
彼时,西河城内的士兵本就无心作战,有的甚至临阵倒戈,结果李家兄弟所带义军仅用九天便攻克西河。城内的隋军早已丧失斗志,纷纷缴械投降,高德儒也被擒获。
攻占西河之后,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下令将士不得滥杀无辜,不得滋扰百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义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全体将士也严守军纪,主动善待并安抚城中百姓,维护城中的治安与稳定。兄弟二人和他们的军队再次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与拥护。
随后,李世民将命人将高德儒带至广厅之下。
李世民面色冷峻,目光如炬,严厉斥责道:“高德儒,你指着那寻常的野鸟谎称是凤凰,以此来欺瞒君主,骗取高官厚禄。而我军今日兴起义师,正是要铲除你们这些奸诈谄媚之徒!”
随后,李建成、李世民下令将高德儒就地斩首。不过,对于城中的其他官员和百姓,兄弟俩却采取了宽容政策。他们还派遣士兵作为志愿者前往各处,安抚民众,鼓励大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安抚工作完成后,李建成安排好驻守事宜,便与李世民等人率领胜利之师踏上归途,返回晋阳城。此次出征往返总共才九日,真可谓是速战速决。
就这样,李渊搬掉了高德儒这块“绊脚石”,义军进军关中的宏伟计划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西河大捷不仅增强了李渊的军事力量,还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这场战役既是李渊太原起兵后的首胜,也为他后续进军关中等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听闻驿卒送回的捷报后,喜不自禁,不禁赞叹道:“我这两个儿子竟有这般用兵的谋略,就算率领众人征战天下也不在话下啊!”
李渊对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的军事才华和战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重重嘉奖了在此次攻城战中立功的将士,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话说公元617年,这一年可真是个多事之秋,战乱不断不说,还遭遇天旱无雨,灾民数量众多。李渊果断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和百姓。
同时,下令再次招募士兵。于是,晋阳城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番热闹景象:老弱病残领取粮食,青壮男子踊跃参军。
李渊命人将新招募的士兵分为左右三军,马上组织将领开展新兵训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凌烟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