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策应田留安在魏州的大捷,遏止叛军北窜,并州刺史成仁重于魏州大捷次日(腊月二十日)挥师东向(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位于魏州西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六百里。大地银装素裹),兵锋直指刘黑闼麾下名将范愿部。
使君,范愿所部约五千人,正在三十里外的羊肠坂扎营。斥候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
成仁重抚须沉吟,这位出身陇西武将世家的老将,曾在隋末乱局中坚守并州多年,归唐后更显沉稳。他转身对众将道:范愿此人,乃刘黑闼麾下第一猛将,性情刚烈,用兵喜直来直往。此番他奉命北上,意在牵制我军,为刘黑闼主力争取时间。
年轻的别驾李晟急道:既然如此,我们更应当固守待援,不可轻出。
成仁重摇头,范愿勇有余而谋不足。此刻他新到,必以为我军不敢出战。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沙盘上蜿蜒的山路,羊肠坂地势险要,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是夜,成仁重亲率三千精兵,借夜色掩护悄然出城。他令士卒每人背负干草一捆,埋伏在羊肠坂两侧的山林中。副将不解:使君,这是何意?
范愿部众多是河北子弟,不耐严寒。成仁重目光深邃,待其全军进入谷中,以火攻之,必乱。
次日清晨,范愿果然率军大摇大摆地进入羊肠坂。这位以勇武着称的将领,此刻正为未能参与魏州主战场而闷闷不乐。
加快行军!范愿挥鞭喝道,今日定要拿下并州,让刘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
话音未落,突然两边山头火起。干草遇风即燃,瞬间将整条山路变成火海。更可怕的是,燃烧的干草顺着山坡滚落,直扑叛军阵中。
有埋伏!叛军顿时大乱。
成仁重见时机已到,令旗一挥,伏兵齐出。唐军借着火势,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范愿虽勇,但部队已被火势分割,首尾不能相顾。
成仁重老贼!范愿目眦欲裂,挺枪直取成仁重。
两将在火海中交锋,战不数合,范愿坐骑被流火所惊,将他掀落马下。左右急忙救起,仓皇北逃。
此战,成仁重以火攻破敌,斩首千余,俘获无数。当败报传到刘黑闼耳中时,这位叛军首领终于意识到,他不仅在南线受挫,连北线的攻势也已被彻底瓦解。
夕阳西下,成仁重站在羊肠坂的高处,望着溃逃的叛军,对副将淡淡道:传讯长安,并州无忧矣。
当田留安在魏州城下生擒孟柱、成仁重在羊肠坂大破范愿的捷报相继传来时,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率领的八万大军已如泰山压顶般进抵昌乐。刘黑闼闻讯,急忙从魏州撤围,率主力前来阻击。两军在冰封的原野上遥遥相对,战旗猎猎,却出现了一幕诡异的景象,双方两次列阵相持,竟都未发一兵一卒便各自收兵。
是夜,太子行营内烛火通明。李建成望着案上堆积的军报,眉头紧锁:这刘黑闼,究竟在耍什么把戏?
殿下,魏征持笏出列,声音沉稳如钟,此非诡计,实乃军心已散之兆。他走近沙盘,手指划过河北山川,去岁平定刘黑闼时,我军对其将帅悬名处死,妻子系虏。如今虽颁赦令,然叛军将士皆恐秋后算账,故虽列阵而不敢战。
李元吉不耐地拍案:既如此,正好一举歼灭!
齐王差矣。魏征目光炯炯,今当反其道而行之。请尽释所俘叛军眷属,厚赐遣返。并传檄各州县:凡弃暗投明者,不论前罪,一律赦免。如此,则刘黑闼部必不战自溃。
李建成沉吟良久,突然击节称善:便依玄成之言!传令:即刻释放所有在押俘虏,每人赐粮一石,铜钱五百,着其返乡传告朝廷恩德。
这道仁政如春风般吹遍河北。不过三日,刘黑闼军中便出现大规模逃亡。更有人绑了将领,连夜投奔唐营。望着日渐稀疏的营寨,刘黑闼知大势已去,趁着风雪之夜,率亲信仓皇北遁。
腊月廿七日拂晓,太子大军追至馆陶永济渠畔。但见河水未冻,浮桥半毁,刘黑闼残部被阻于东岸。王小胡急令部下背水列阵,而刘黑闼则亲自督工抢修浮桥。
快!快!刘黑闼嘶吼着,眼见唐军铁骑已如潮水般涌来。
就在浮桥将成未成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刘黑闼抢先跃马过河,竟不顾尚在苦战的部下。主将临阵脱逃,叛军顿时崩溃,万人跪地请降。
李元吉挥师过桥,不料才过千骑,未完工的浮桥轰然断裂。滔滔河水阻隔了追兵,刘黑闼遂与数百亲骑侥幸逃脱。
李建成立马河岸,望着对岸远去的烟尘,对身旁的魏征叹道:虽未竟全功,然河北大势已定矣。
夕阳映照在永济渠上,降卒的兵甲堆积如山。这场持续半年的叛乱,终于在太子的怀柔策略下土崩瓦解。而在百里之外,仓皇北逃的刘黑闼不会知道,他的人生只剩下最后数日的征程。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凌烟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