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点头回应:“我一会儿就去实验室准备,用500mL的分液漏斗做小试,测试22%浓度的萃取效果,数据出来后立刻报给你。”
30秒的镜头完整记录下这段对话,张默看完回放说:“人物互动自然,台词清晰,这条过!刘妹,准备拍S1-T3,文件特写,时长10秒,特写镜头,无收音!”
3号机摄影师蹲在周明的办公桌前,镜头对准《稀有矿产提炼技术报告》的封面和内页图表——封面印着“飞天稀有矿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字样,内页的流程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红色代表萃取阶段,蓝色代表提纯阶段,绿色代表成品检测阶段),数据表格里详细记录着127次小试的参数(包括原料用量、萃取剂浓度、温度、时间、产出纯度)。
灯光师在文件上方架1盏柔光面光灯,避免出现反光;摄影师调整焦距,确保文字清晰可辨。
场记板落下后,镜头缓缓推进,从封面扫到内页图表,10秒后完成拍摄,张默确认回放无误,宣布办公区场景的第一个系列镜头拍摄完成。
上午10点30分,团队转移到临时实验室拍摄。
实验室的3台小型设备已经准备就绪——靠门左侧是磁力搅拌器(型号85-2,转速范围0-2000rpm,控温精度±1℃),中间是真空干燥箱(型号DZF-6050,温度范围50-200℃,真空度≤133Pa),右侧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AA-6300,检测限≤0.001μg/mL,可检测17种稀土元素)。
实验员赵芳(化名)穿着白色实验服,戴着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手里拿着装有稀有矿产原料的试剂瓶(瓶身标注“3号批次原料,稀土总量59.7%,杂质含量0.45%”),准备进行萃取小试实验。
张默对团队说:“咱们先拍实验准备的全景,再拍设备操作的中景,最后拍试剂瓶和数据的特写,要突出实验的严谨性。”
1号机拍摄实验准备全景——赵芳从试剂柜取出500mL的分液漏斗、100mL的容量瓶、25mL的移液管,整齐摆放在实验台上;用电子天平(精度0.001g)称量20.000g的稀有矿产原料,倒入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100mL的盐酸(浓度3mol/L),缓慢倒入烧杯,启动磁力搅拌器,转速调至800rpm,开始溶解原料。
镜头完整记录下这些步骤,时长20秒,张默看完回放说:“动作流畅,设备细节清晰,这条过!”
接下来拍设备操作中景——赵芳待原料完全溶解后(溶液呈淡黄色),用移液管吸取25mL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量取25mL浓度22%的P204-煤油萃取剂,倒入分液漏斗;盖上塞子,双手握住分液漏斗,缓慢摇晃(每分钟摇晃15次,每次摇晃后倒置放气),持续5分钟。
2号机摄影师站在侧面,完整拍摄摇晃过程;录音师收录磁力搅拌器的运行声和分液漏斗的放气声,确保环境音真实。
拍摄完成后,张默说:“摇晃的节奏很标准,放气的细节也拍到了,这条过!”
最后拍特写镜头——3号机对准分液漏斗的分层界面(上层是淡黄色的有机相,下层是无色的水相),赵芳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确认分层清晰后,打开活塞,缓慢放出下层水相,收集到锥形瓶中;再将上层有机相倒入另一个锥形瓶,贴上标签(“有机相-3号原料-22%P204”)。
镜头聚焦在分层界面和标签上,确保细节清晰,10秒后拍摄完成,张默宣布实验室小试实验的第一个镜头系列杀青。
中午12点,团队到渤海新区的员工餐厅用餐。
餐厅为团队准备了自助餐,菜品包括渤海湾特色的清蒸皮皮虾(每只约150g,共200只)、油焖大虾(每只200g以上,共150只),还有京市烤鸭(2只,片成80片/只)、沪市红烧肉(5kg)、粤式炒时蔬(3kg),主食有扬州炒饭(10kg)、小笼包(200个),饮品包括橙汁(10L)、苹果汁(10L)、矿泉水(50瓶)。
用餐期间,陈悦接到阮梅助理的电话,助理在电话里说:“陈经理,阮董吩咐,TVB的宣传部已经在官网和社交媒体发布了纪录片的预热预告,预告时长30秒,包含今天拍摄的办公区和实验室片段,官网点击量1小时内突破5万次,香江的《明报》《大公报》也发了预告新闻,阮董让你跟纪录片团队说,有需要TVB配合的,比如调派资深剪辑师、提供历史纪录片案例参考,都可以随时提。”
陈悦挂了电话,把消息转达给张默,张默高兴地说:“太感谢阮董的支持了,预热效果这么好,咱们更得把片子拍好!后续要是需要参考TVB之前拍的《长三角影视链建设纪实》,还得麻烦陈经理帮忙协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