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点头:“没问题,我这就跟阮董助理反馈,确保你们能及时拿到参考资料。”
下午1点30分,团队继续拍摄实验室的成品检测镜头。
赵芳将上午萃取得到的有机相送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启动检测程序——仪器屏幕上显示出元素含量曲线(钕含量82.5%,铽含量3.2%,镝含量1.8%,其他稀土元素12.5%),检测结果显示纯度99.99%,符合标准。
1号机拍摄仪器操作的全景,2号机拍屏幕数据的特写,3号机拍赵芳记录数据的中景,三个镜头同步推进,顺利完成拍摄。
随后,团队对周明进行采访,张默担任采访人,坐在周明对面,手里拿着采访提纲(共15个问题,包括技术研发难点、合作意义、项目目标)。
周明面对镜头从容回答:“咱们这套‘低温萃取-精密提纯’技术,最大的难点是在保证纯度的同时降低能耗,研发初期,我们用传统方法做小试,能耗一直降不下来,后来跟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合作,调整了萃取剂配比和温度参数,才把能耗从820千瓦时/吨降到656千瓦时/吨,还提高了纯度。项目投产后,年产能5000吨,能为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行业提供高端稀有矿产材料,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采访持续了25分钟,录音清晰,画面稳定,张默确认所有问题都得到详细回答,宣布下午的拍摄任务完成一半。
下午3点,团队前往稀有矿产项目工地拍摄场地平整场景。
工地负责人王强(化名)穿着黄色安全帽和工装,接待了团队:“目前工地有300名工人,分成10个班组,24小时轮班施工,已经完成80%的场地平整(总面积200亩,已平整160亩),开挖土方量12万立方米,接下来要开始打地基,计划投入20台打桩机,每天打桩50根,每根桩深15米,确保厂房基础稳固。”
张默让摄影师拍摄工地全景(10台挖掘机、5台渣土车正在作业,黄色机械在绿色滩涂间穿梭)、工人施工的中景(工人操作打桩机、测量地基标高)、施工数据的特写(测量仪显示“桩深15.2米,垂直度偏差≤0.5%”)。
灯光师根据室外光线调整补光灯角度,避免逆光;录音师收录机械作业的声音(挖掘机的轰鸣声、打桩机的撞击声),作为环境音素材。
拍摄过程中,突然有一阵微风(风速约3m/s)吹过,导致1台灯架轻微晃动,灯光师立刻上前固定灯架,在灯架底部加配重沙袋(每个沙袋重20kg,共加4个),确保设备稳定,拍摄没有受到影响,所有镜头都顺利完成。
下午5点30分,第一天的拍摄任务全部完成。
团队返回临时办公区整理素材——2名剪辑师将全天拍摄的120分钟素材(包括办公区30分钟、实验室45分钟、工地45分钟)导入电脑,进行备份(每份素材备份2份,分别存储在2块1TB的移动硬盘中);5名策划根据拍摄素材,调整第二天的脚本,将“设备进场前的基础建设”场景的拍摄时长从30分钟增加到45分钟,确保能完整记录地基施工细节;3名场记整理场记单,标注每个镜头的编号、时长、是否通过,形成《D1拍摄日志》。
晚上7点,陈悦请团队在渤海新区的迎宾馆用餐,菜品以当地特色为主,包括渤海湾炖杂鱼(用5种海鱼,共2kg)、酱爆海蛏子(1.5kg)、韭菜炒海肠(1kg),还有京市酱肘子(1个,约3kg)、沪市糖醋排骨(1kg),饮品有当地产的白酒(度数42°,共20瓶)和果汁。
用餐期间,张默跟陈悦聊起纪录片的播出计划:“阮董助理说,纪录片后期制作完成后,会在TVB财经频道和内地央视纪录频道同步播出,具体时间定了吗?咱们可以根据播出时间调整后期进度,确保按时交付。”
陈悦回答:“阮董助理说,计划在2009年8月1日开播,TVB财经频道每周五晚上8点播出,每次1集(45分钟),共6集;央视纪录频道每周六下午3点重播,后续还会在TVB的海外频道(如美洲台、欧洲台)播出,覆盖全球5000万华语观众。”
张默点头:“这个播出安排很好,咱们后期制作周期45天,7月15日前完成终剪,留出15天时间送审,完全来得及。”
晚上9点,团队返回住宿的酒店(渤海新区迎宾馆,团队共订10间标准间,每间房配备2张1.2米床、独立卫浴、空调、电视,房价300港元/晚,由飞天集团承担),准备休息,为第二天的拍摄养精蓄锐。
睡前,剪辑师将第一天的粗剪素材(约30分钟)通过邮件发送给TVB制作部审核,阮梅的助理在1小时内回复:“素材质量很好,符合预期,继续按计划拍摄,制作部会派1名资深剪辑师下周来渤海新区支援,协助完成后期粗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