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投资2亿港元,其中飞天集团出资1.2亿港元(占60%),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出资0.3亿港元(占15%),李家成新能源公司出资0.5亿港元(占25%);资金分四批投入,第一批(2009年9月)投入5000万港元,用于设备采购和研发启动;第二批(2010年3月)投入5000万港元,用于中试阶段研发;第三批(2010年9月)投入6000万港元,用于产业化技术研发;第四批(2011年3月)投入4000万港元,用于生产线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
研发工作启动后,各小组迅速投入工作,合金设计与熔炼小组首先开展了合金成分优化实验,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确定了以钕铁硼为基础,添加铽、镝、钴、铝等元素的合金成分方案,其中钕含量28-30%、铁含量65-68%、硼含量1.0-1.2%、铽含量0.5-1.0%、镝含量0.8-1.2%、钴含量1.5-2.0%、铝含量0.3-0.5%;小组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进行合金熔炼实验,通过调整熔炼温度(1450-1550℃)、保温时间(30-60分钟)和冷却速度(5-10℃/min),制备出10种不同成分的合金锭,随后通过光谱分析仪检测合金成分,确保成分符合设计要求。
制粉与成型小组对合金锭进行破碎、研磨实验,首先采用颚式破碎机将合金锭破碎至5mm以下,然后通过行星式球磨机研磨至100μm以下,最后采用气流粉碎机进行超细粉碎,通过调整气流粉碎机的工作压力(0.6-0.8MPa)、进料速度(10-20kg/h)和分级轮转速(5000-8000r/min),制备出粒度3-5μm的永磁体粉末;小组还开展了成型工艺优化实验,通过调整压片机的压力(200-300MPa)、成型温度(50-100℃)和保压时间(10-20秒),制备出密度≥5.8g/cm3、强度≥20MPa的成型坯体,为后续烧结提供了优质坯体。
烧结与后处理小组开展了烧结工艺优化实验,采用真空烧结炉对成型坯体进行烧结,通过调整烧结温度(1050-1150℃)、升温速率(10-15℃/min)、保温时间(2-4小时)和冷却速度(3-5℃/min),使坯体致密化;随后采用氢气保护烧结炉进行回火处理,调整回火温度(500-600℃)和保温时间(1-2小时),进一步优化永磁体的磁性能;后处理阶段,通过高精度磨床和抛光机对烧结后的永磁体进行加工,确保产品尺寸精度±0.001mm,表面粗糙度Ra≤0.05μm,最后通过磁性能取向机进行磁性能取向处理,提高永磁体的磁性能均匀性。
磁性能检测小组对各阶段的样品进行了全面检测,采用永磁材料磁性能测试仪检测磁能积、矫顽力、剩磁等参数,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磁极化强度,采用居里温度测试仪检测居里温度;检测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小试实验,研发团队制备出的永磁体样品磁能积达到46.2MGOe,矫顽力达到15.6kOe,成本降低8.5%,超过了第一阶段的阶段性目标,研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
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三方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每周召开一次技术交流会,分享研发进展,解决技术难题;龙国稀有矿产研究院的专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和实验数据,帮助研发团队优化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李家成新能源公司的技术人员将电机应用需求及时反馈给研发团队,确保研发的永磁体产品符合实际应用要求;飞天集团的研发人员充分发挥产业化经验优势,将实验室工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后续的中试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联合研发项目进入小试总结阶段,研发团队在研发中心召开了小试总结会议,三方负责人和技术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各小组汇报了小试阶段的研发成果,展示了磁性能检测数据和成本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小试阶段共制备永磁体样品500kg,其中最优样品的磁能积达到46.5MGOe,矫顽力达到15.7kOe,成本较现有产品降低9%,各项指标均超过阶段性目标;会议确定了中试阶段的研发方案,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将小试工艺放大10倍,制备永磁体样品5吨,进一步优化工艺稳定性,目标磁能积≥47MGOe,矫顽力≥15.8kOe,成本降低12%。
会议结束后,王莽对研发团队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小试阶段的成功离不开三方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这充分证明我们的联合研发模式是可行的,技术方案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中试阶段的研发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早日实现高端永磁体的产业化,为龙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