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采购与改造工作同步推进,集团与沪市电炉厂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4台XTL-1200型提炼炉总采购金额达6000万元人民币,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炉体材质选用耐高温不锈钢(316L),耐温极限达1200℃,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设备供应商承诺在合同签订后45天内完成设备生产和交付,派遣专业技术团队负责安装调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现有3台提炼炉的改造工作由集团设备部牵头,联合外部专业改造团队实施,改造内容包括更换加热元件、加装温度传感器、升级搅拌装置、优化控制系统等,每台设备改造费用约800万元人民币,3台合计2400万元人民币,改造周期为20天,改造后设备运行参数通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验证,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为配套新增和改造后的提炼设备,团队还对生产线的其他辅助设备进行了升级:增购6台CXJ-1000型磁选机,每台处理量100吨/天,确保原料预处理效率;更换8台SL-600型过滤机,采用新型陶瓷过滤膜,过滤精度从0.1μm提升至0.05μm,过滤速度提升50%;新增4条自动化输送带,带宽1.2米,输送速度1.5m/s,承载能力2吨/米,确保各生产环节的物料转运顺畅;升级废水处理系统,新增2台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能力从50立方米/小时提升至80立方米/小时,确保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同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率从60%提升至80%,每天可节省新鲜水120立方米。
技术优化的第三个核心环节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这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现有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部分环节需要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团队决定采用西门子S7-400系列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搭配WinCC监控软件,构建覆盖原料预处理、萃取、提炼、提纯、成品检测、包装入库等全流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包含5个子系统:原料预处理控制系统、萃取过程控制系统、提炼过程控制系统、成品检测控制系统、包装入库控制系统,各子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Profinet)实现数据互通和协同控制,控制范围覆盖生产线的120个关键控制点。原料预处理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原料的粒度、湿度、纯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磁选机的磁场强度、破碎机的破碎力度,确保原料预处理质量稳定;萃取过程控制系统根据原料成分自动调整萃取剂浓度、搅拌速度、相比、温度等参数,实时监控萃取相和萃余液的成分变化,自动切换萃取级数,确保萃取效率和产品纯度;提炼过程控制系统精确控制提炼炉的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实时监控炉内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自动报警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设备故障;成品检测控制系统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磁性能测试仪等检测设备联动,自动采集检测数据,与预设标准进行对比,合格产品自动进入包装环节,不合格产品自动分流至回收处理环节;包装入库控制系统根据成品的重量、纯度等级,自动选择包装方式(密封桶或吨袋),自动打印标签,通过AGV小车(自动导引车)将成品转运至仓储中心指定位置,实现包装入库全自动化。
为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团队对生产线的150个传感器进行了更换,选用西门子、欧姆龙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50℃至500℃,精度±0.1℃)、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0-10MPa,精度±0.5%)、液位传感器(测量范围0-5米,精度±1mm)、成分传感器(检测精度0.001%)等,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安装了20台工业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和人员操作情况,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搭建了中央控制室,配备8台监控终端(联想ThinkCentre M58p电脑)、1台大屏幕拼接墙(由6块55英寸液晶显示屏组成,分辨率1920×1080),操作人员可通过监控终端实时查看生产数据、设备状态,远程控制生产过程,中央控制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后,生产线的人工需求从原来的120人减少至96人,减少了20%,年节省人工成本1200万元人民币;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干预减少,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提升,批次间纯度偏差从0.003%缩小至0.001%;生产效率提升,各环节的衔接时间缩短,整体生产周期从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20小时,进一步保障了产能的释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综:我的卧底遍布香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